首页>>文教视点>> 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几种课堂模式 正文

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几种课堂模式

2019-10-21 16:13 李蓉蓉 今日文教2019、10、22日10版
分享到:
                          山西省翼城县汇丰学校  李蓉蓉
      根据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合格公民,下面介绍几种常用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性教学的课堂
      所谓个性教学,是相对集体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把原本集体讲授的时间挤出一部分让学生“自由学习”。个性教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自由学习时间里,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指导学习小组或个体,解决学生的具体学习困难,从而实现班级授课制下个性化教学的追求。二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独特的学习方法。三是个体指导还包括师生的情感交流与心理辅导等。四是培养有个性的,有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愿意表达独特见解的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唯一的选择就是要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精缩教师的集体授课时间,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统一目标而又有不同进度与深度的个体学习,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组内与小组间的协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课堂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学习同伴的力量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包括同桌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等形式。这里特别强调学习小组长的培养与利用,要在小学大力推广“小组长制”、“小组学习制”、“作业互批制”等课题组教师探索出来的新的课堂教学策略;让更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与生存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以改善后进生在学校里的生存环境。这里不妨再一次强调,合作学习一定要在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发挥学习小组的学习管理作用,力争把最重要的课堂反馈完成于课堂之内。
      三、目标三维的课堂
      所谓目标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交融、互相促进。判断一位教师经验是否丰富,可以看他的课堂是纯知识点的传授,还是注意课堂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气氛的营造,课堂激励手段的使用;是重视告知学生结论,还是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过程;是让学生仅仅获取书本知识,还是让学生把知识变成智慧。 
      在课堂教学目标三维的追求上,要反对人为组合,提倡有机整合;反对形式主义,提倡讲求实效;反对知识唯上,提倡育人第一;反对面面俱到,提倡有所侧重。这样的课堂一定会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下,把情感交流放在信息交流之上,从培养师生情感、生生情感人手,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学习目的、意义的引导,养成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勤奋学习的习惯,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四、面向未来的课堂 
      所谓面向未来,是说要努力把全世界共同存在的教育缺陷——“面向过去”转向“面向未来”。在教学内容方面,在纸质教材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之前,由于纸质教材编写过程复杂、周期较长。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能够利用从报刊、书籍、电视、网络中获取的新知识、新信息,补充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以不断更新过时的教材内容。在教育追求方面,如果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那就是面向过去的教学;如果教师把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作为教学目标,那么这种教师所主持的课堂,一定是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生存能力的,有助于学生离开校门后继续发展的教育。 
                   (编辑:红研)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相关新闻

中华文教网手机版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RSS订阅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