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改前沿>>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尝试 正文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尝试

2014-11-05 14:52 彭莉娟 科学导报今日文教周刊2014年11月11日
       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他们求异创造的能力。
       一、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积极、肯定的情绪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英语课堂教学中第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通,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把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共享同一片阳光的平等。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下,不断处于主动亢奋的状态,养成乐思、善思、敢思的思想品质;形成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当学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说:“Try again.”“Don’t worry ,Take it easy.” “I think you can do it well next time.”这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二、精心设计、科学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英语语言习惯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知识是能力、素质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利用思维科学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发、培养及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最终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交际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发散思维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案。通过温故、求同、理解、发散等手段,继而达到联想、求异、创新、聚合等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选择发散点,确定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发散点之间的联系,把知识连成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操练中,教师可将结构规律相似的词、句子,展现给学生。让其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等思维形式,找出其在音、形、义上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从而促成抽象思维过程。在课后,教师可设计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如给出话题、关键词、短语,让学生自由对话;学生可根据图画进行对话或根据非完整性图画、情景进行想象、创造、补全情景;改写课文成短剧,或续写故事结尾等。
       三、鼓励合作互动,扩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扩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都有愉快的实践和成功的喜悦。这个发展,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智慧潜能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为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针对某个主题,精心设置一些活动,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合作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思维网络。而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作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还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要求学生就一个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多种设想、多种解答、多种答案。如在教学生用英语表达喜怒哀乐情感时,可提供一个话题Why are Chinese people so happy?让学生大胆发挥,由此联想到中国入世、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京奥运会、、神舟飞船、蛟龙入海等。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是在多角度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现学知识,结合自己去创造、去探索,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增强创新能力。
       四、友好积极评价,挖掘潜在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的问题,欢迎各种丰富的想象和别出心裁的念头,善于发挥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善于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性。学生的思维独特性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回答问题与众不同,能产生不同寻常的解题方案,而该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引起哄堂大笑,这时,作为教师应适时引导大家考虑,该学生“异想天开”实际上并非没有道理,他的思维独特,他能用新角度看问题,而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教师抓住一个问题的“奇特”处,引导思维逆向发散,学生创新思维就开始形成。
       总之,教师只要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同时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学生才能处于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他们的思维才能得以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见,造就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使学生跳出书本的知识框架,学活知识,成为二十一世纪创造型人才,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 中华文教网版权所有 中华文教网简介 投稿指南 联系我们 tags 版权声明 sitemap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