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写作教学始终是一个难点,但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重点,而作文评讲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与作文的命题、指导和批改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新大纲在作文评讲的要求中指出:“评讲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批改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究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大纲精神,构建作文评讲新模式刻不容缓。怎样利用作文评讲为学生开创一个正常的自由表达的空间,已成为语文教师面前值得研究的一大课题。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评讲,要全面考虑、统筹安排,不能把作文评讲置于无关紧要的位置。因为老师通过有的放矢的评讲可以把学生作文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集中地反映出来,并且要对照阅读课文,提高到写作规律上进行分析评论,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作文评讲与其它教学一样,老师是主体,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也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计划地组织形式多样的作文评讲课。
    一、结合新课标对本年级作文要求进行综合评讲、全面指导
    这种评讲方式一般以老师为主。在评讲中,老师根据此次作文命题的指导要求以及在批改作文中发现的优缺点,对此次作文作出全面的、概括的评价,把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上的优缺点作综合的评述。既肯定此次作文的成绩,又提出不足以及改正方法,使全体同学都了解此次作文的情况,并明白今后写这类体裁文章时应该怎样写的道理,这样做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根据此次作文的写作要求,抓住重点进行典型评讲,以点带面
    在作文评讲中,一般只突出解决一个典型问题,不能面面俱到。所谓典型就是指有代表性的,对全班有指导意义的作文。对这种典型的作文进行深入的评讲,可以收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一般说来,典型分析有两种:①佳作分析。可选此次作文中写得好的或较好的作文一至二篇,抄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分析、批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而后师生共同逐段分析其优劣,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其效果是比较好的。②是优劣对比分析。可选择较好的和较差的作文作对比,让学生自己阅读、比较、分析,看看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差在哪里?为什么差。最后通过老师的分析、指导,使学生领悟到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出好文章;不应该怎样写,应该克服哪些缺点。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组评议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在经过老师的综合讲评、典型讲评的基础上,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会,对评讲文章作出简短的评议。为此,制订了统一的评议标准,提出了统一的要求:①格式是否正确;②卷面是否整洁;③标点符号是否正确;④是否有错别字;⑤是否有病句;⑥中心是否鲜明、集中;⑦是否围绕中心组织材料;⑧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否清晰;⑨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⑩语言是否简练、准确。要求学生可对其中的一点或几点进行评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形式自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可提前布置学生写好讲稿,然后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轮流发言,看其评议得是否得当,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这种评论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自改、自议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作文评讲中要克服功利障碍,消除急功好利的思想,既爱“白天鹅”,也要爱“丑小鸭”。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归根结底,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可以说我们每一个老师面对的学生都有好有差,我们在对优生的佳作充满溢美之词,钟爱有加时,对差生的作文同样要认真批阅,帮助他们找出优缺点,耐心指导他们修改好文章。特别是对其文章中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老师也要指出来给予表扬,甚至在平时作文评分时适当给予低质高分,这样就可以提高其写作兴趣,逐渐克服作文中的畏难情绪。而对文章中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放过,要进行善意的批评指正,切忌不闻不问,不屑一顾,动辄挖苦讽刺,这样做只会挫伤其写作积极性。事实证明:一次表扬远比十次批评效果好得多。
    总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写作训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四能一体整体推进。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一个百花园,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只要多读多写,坚持训练,初中学生的语文书面表达能力就一定能全面提高。
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坚持做好写作教学工作,使学生写作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会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大,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