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传龙
在我国农村,广大农民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文化市场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因而启动、开发、引导和发展农村文化市场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文化市场的显著特点
1、分散而又相对集中。农村文化市场主要是分布在城郊、集镇、公路要冲、大型厂矿及学校周围,名胜旅游区及村民聚居点。这决定了农村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都比城市难度大,任务重。
2、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不仅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相对滞后的内陆差距大,即使同一区域也有较大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关于农村文化市场和政策措施不能“一刀切”。
3、承受力差。农村文化经营场所设施简陋,经营者素质低,消费水平不高,决定了农村文化市场重在扶持和疏导。
4、旧观念阻碍着合理的文化消费意识。其一,文化供给制。文化活动全是白玩、白看、白花钱;其二,攒钱追求物质享受,不肯花在文化上;其三,认为歌厅、舞厅、卡拉OK厅、录像厅等不是正经人去的地方。
二、发展农村文化市场应采取的对策
1、逐步培育和建立农村文化市场体系,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广义上的农村文化市场是以农村为阵地,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文化经营活动和文化商品市场为纽带,由相互联系的文化人才、资金、场所、信息、技术等市场共同构成有机的统一体。发展农村文化市场,应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体系,努力形成其良性运行机制。
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强化市场管理机构,加强稽查力量,并从实际出发,赋予乡镇文站监督、检查职能,逐步与原有的社会福利性、经营性职能分离。要逐步建立社会监督网络,发动和依靠社会各界共同管好农村文化市场。要正确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能,逐步实现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上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培育和造就合格的农村文化市场主体。文化市场的主题是文化市场上交易及管理活动的个人和组织。包括文化商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经营及服务人员岗前和岗后的培训制度,使其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经营服务技能、政策法规常识和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宣传、示范、抑制、培训等多种手段,引导和约束农村文化消费者的行为,启迪和提高其思想、文化、道德素质,促进农村文化市场文明、有序地发展和繁荣。严格选拔文化市场管理人员,使之具备应有的政策、法规水平,管理常识、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建成一支训练有素、作风过硬、多能高效的管理队伍,促进农村文化市场活跃、有序、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开发农村文化市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两个效益”的关系。文化服务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开发的导向。如果不择手段地追求经济效益,什么赚钱快就开发什么,一些色情服务、赌博等违法活动就会乘机兴风作浪,社会风气会被破坏,人民的身心也会受到侵害。为此,农村文化市场一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掌握好有关文化市场的优惠政策,大胆开发,并通过多种形式、丰富的内容和优质和服务,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来促进自身的繁荣和发展,从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发展速度、规模与当地群众的消费水准的关系。文化市场开发并非越大越好,项目越多越繁荣,主要是适度。因此,文化市场的开发速度、规模、布局必须适应当地群众的实际文化消费需要,协调的主要手段要靠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包括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加以管理,使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逐步成熟,让老百姓想进、能进、敢进。
第三,群众性文化活动与文化市场的关系。群众性文化活动是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文化市场则是有价交换形式的文化服务行为。二者的目的都是为群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有些做群众文化工作的同志担心骨干人员进入市场去赚钱,会使人才流失;另外,一些从事文化活动的经营者担心群众文化活动影响财源。其实只要正确协调和引导,二者是能够相互促进的。从根本上讲,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文化市场的基础和强大的后盾,因为有了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才会有更多的文艺爱好者进入市场,进行消费。事实表明,一些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旦引向市场,不但不会影响自身发展,反而大大增强了自身活力。
(作者:山东临沂市平邑县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