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从诗中可以领悟到寺庙千百年来为人称颂的奥秘。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寺庙及其文化,已经根植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中国寺庙,不仅与佛教一家有关,而且与道教、儒教有关。寺与庙,寺要比庙晚。庙,在人有了精神生活需求时就有了。在二千多年前,称之为“庙”、“祠”的,是奉祀祖宗或前代贤哲的地方。庙,“尊先祖宅也”(《说文解字》卷九),就是指祭祀祖先的祖庙。庙、祠的称谓,以地理方位来称的叫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等,以人物来称的叫孔庙、武侯祠、韩文公祠等,以事体来称的叫文庙、天坛、雍和宫等。而“寺”,最初并不专属佛教所在,秦代以前将官舍称为寺。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当时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由于官员流动性大,而高僧却基本上固定下来从事传教活动。久而久之,作为“官舍”的“寺”便被为接待佛教的“寺”所代替作为佛教的传教基地了,并把寺作为对中国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和专称。由此可见,凡是称之为“庙”、“祠”、“宫”、“坛”的,多与儒家有关联。凡是称之为“寺”的一般与佛教相联系。还有称“观”、“庐”、“馆”的为道教的寺庙,称“庵”的为尼姑居住的寺庙。寺庙是我国一种典型的宗教文化景观。它不仅是我国的艺术宝库,而且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可以说,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寺庙。人们实在无法找到“中国总共建了多少寺庙”的答案。尽管许多寺庙在经历大自然的侵蚀损坏和人为的毁损,已无踪迹,但至今仍然留下大量的寺庙,遍布各大灵山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兴庙修庙之风如雨后春笋在神州大地再次盛行。一座寺庙,有没有历史,有没有文化内涵,表志这个寺庙的品位与质量,自古以来好的名胜景区多有文人墨客佳作传世,寺庙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在雕塑造像、诗文对联、书画、建筑、石刻、素食餐饮文化、服饰文化、祈祷文化、、规劝文化等等方面影响深远。
为了落实中央提出的“营造和谐、舒适生活环境”精神,展现当今寺庙文化及百姓生活的精神文化生活,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决定举办“首届中国寺庙文化论坛暨诗文对联、书画、摄影大赛征稿”。
主办:
文化部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
联办:《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作家报》、《中华文艺家》、世界汉诗协会、新国风、北京市写作学会教育科学委员会、
承办:中大科文(北京)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寺庙协办支持:
北京潭柘寺、深圳弘法寺、河南天盛寺、河南南海禅寺、河北淮泉寺、广州大佛寺
A、论坛
一、论坛参会人员:
佛教法师、道教道人、居士、易经学者、寺庙文化学者、作家、书法家、古建专家、雕塑家、石刻专家等热衷于寺庙文化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
中国寺庙文化研究网、中华文教网、百姓文化网
三、佛学顾问
世界佛教泰斗 释本焕 长老
台湾著名高僧、中国南海禅寺开山宗长 明乘 长老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释印顺 方丈
北京潭柘寺监院 释寂藏 法师
四、评委会成员:
中国著名金石学家、石刻研究专家、寺庙文化专家、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 刘卫东
中国著名佛学雕塑家、画家、北京市佛教协会理事 马云峰
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会长 靳新国
河南弥驼寺 释妙彻 方丈
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河北淮泉寺 监院 释圣明 法师
论坛媒体宣传支持: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人民网、工人日报、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人民政协报、科学时报、中国建材报、经济日报农村版、财经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工商报、新早报、消费日报购物导报、《国家发展报道》杂志社、《作家报》、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青春期健康》杂志社、《企业文化》杂志社等地方媒体50余家媒体进行跟踪采访报道。
论坛时间:2012年10月上旬在北京举行。
B、诗文对联、书画、摄影大赛
一、作品要求
书法作品:题材不限,书体不限。内容健康向上,格调高雅。作品尺寸为四尺。篆刻作品不少于6方,帖于四尺对开的宣纸印屏上。草书、篆书、篆刻作品须另附释文。
2、绘画作品:包括国画、油画、农民画、年画、剪纸、布艺等。国画作品尺寸与书法作品相同。农民画、年画、剪纸、布艺等作品题材尺寸不限。美术作品以佛道、和谐为主题,作品风格和影响力要强。
3、摄影作品:彩色、黑白、单幅、组照均可。作品尺寸规格7-12英寸。
二、参加对象
分成老年组:55岁以上;
成年组:18岁—54
少年组:18以下;
三、参赛须知
1、本活动采取自愿方式,不收任何费用,来稿作品不退。主办单位对作品拥有展览、编辑、出版权。
2、来稿优秀作品陆续在《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137—0016,邮发代号:23—139)、《作家报》、《中国寺庙文化》会刊等报刊发表(不付作者稿费,送作者样报一份)。和在中国寺庙文化研究网、中华文教网、百姓文化网录入。
3、书画作品无须装裱。所有参赛作品请用铅笔在作品背面右下角工整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年龄、性别、单位、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
4、评选由组委会办公室特邀中国作家、书协、美协、中国楹联学会和中国摄协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应征作品的评审工作。
5、自见报之日起至
1.
特别奖各一名;金奖各10名;银奖各30名;铜奖各50名;优秀奖和佳作奖若干名。并设“中国寺庙文化文艺贡献奖”和 “中国文艺新星奖。”
2.组织奖
为鼓励组织团体报名参赛,凡参赛作品达到50件或获得较多奖项的单位,组委会将给予奖励。集体推荐作品的单位需在作品登记表上加盖推荐单位印章。
五、获奖作品:
1、获奖名单在《科技信息报•今日文教》周刊、《作家报》、《中国寺庙文化》会刊和中国寺庙文化研究网、中华文教网、百姓文化网上公布,出《中国寺庙文化》获奖专刊。
2、优秀诗文、对联、书法在国内选寺庙刻碑。
3、颁奖届时媒体宣传: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人民网、工人日报、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人民政协报、科学时报、中国建材报、经济日报农村版、财经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工商报、新早报、消费日报购物导报、《国家发展报道》杂志社、《作家报》、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青春期健康》杂志社、《企业文化》杂志社等及地方媒体50余家媒体进行新闻报道。
六、组委会投稿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101300—13号信箱“首届中国寺庙文化诗文对联、书画、摄影大赛”组委会 李爱娣 收 邮编:101300
电话:010-89456159 18610236845 小灵通(支持短信):010-86455513
邮箱:cnwh08@126.com
网址:http://www.zgsm.net http://www.zhwj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