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监护常需静脉输液,是护士在临床护理中的基本功,而静脉留置针技术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的通畅,也减轻了护生的工作量[1]。这项技术在国外已使用多年,如今国内很多医院对此技术的使用管理尚不成熟[2],在近年来我国高危病症发病率居高不下且上升趋势明显的大形势下[3,4],根据一年来我院心梗患者静脉输液处理中无一例安全事故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管理方法,尽快与国际静疗护理专业发展水平接轨,请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  静脉输液;留置针;护理学组;急救护理;并发症;心梗患者
        一、流程优化背景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疗养于一体的大型医院集团。编制床位2000张, 分为8个医疗单位,在职职工3500余名,成立静脉输液护理学组。
        二、护理流程
        1、急救护理操作
        从静脉留置针的特点来说,在病人躁动不安时可体现留置针相较于普通钢针的优越性,急性心梗病人进入监护室后,护士第一时间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准备时,最重要的是要在病人的左上肢置入留置针,建立静脉输液通路。以便快捷及时的遵医嘱应用各种抢救药物。在应用留置针同时应用无针正压接头,有效的保证了液体的正压输入,防止静脉血栓,减少针刺伤,有的急性心梗患者需要长时间泵入扩张血管药或者快速输入液体增加灌注。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的细节如下:
        (1)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依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选用不同型号的留置针。应告之患者置管的优点及常见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正确处理。
       (2)选择粗直,弹性好,无静脉窦,易于固定,活动方便的血管。根据研究,下肢静脉输液比上肢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比率高,因此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
       (3)穿刺时探明静脉走向及深浅,于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用碘酊消毒穿刺点皮肤两次,取留置针并旋紧正压接头,旋送针芯与外导管,并取下针管护套,嘱病人握拳。以15~30°角在静脉上方快速进入皮下随即降低角度以减轻痛感,以5~10°角近水平位顺静脉方向缓缓进针,见回血后操作者松开左手来固定导管座,退出针芯约0.4cm,退出针芯的同时针芯座由水平位调整到与皮肤垂直位,左手继续绷紧病人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持导管座和针芯座一起沿静脉走向送入导管全部或大部分力作用于导管座,左手固定导管座,右手拔出针芯。按压留置针外套管口顶端,使血管壁紧贴外套管管口,有效封闭血液外溢通路,松止血带,调节滴速,用无菌3m透明胶固定留置针,并注明穿刺日期,时间。
       (4)采用冲封管液正压封管时的操作方法:在病人输液完毕后,护士首先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打开封管液外包装,推动针栓,听到啪的一声,将多余气体排出,然后取下顶端的旋帽,将输液器与正压接头分离,左手固定正压接头,右手将5-10ml的冲封管液旋接正压接头,然后右手拇指推动针栓,以正压手法涡流状缓慢推注。此时看到有较大压力的液体从针头处喷出,连接管内保留封管液而没有血液,即封管结束。每次封管结束应夹紧连接管上的小夹子。可以有效避免血液进入连接管。
       2、急救护理注意事项
      (1)在置管前应告之患者置管的优点及常见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给予正确处理。
      (2)在置管结束后或者每次封管结束,应该在合适部位贴好贴膜,在贴膜上标注准确时间和日期,正压接头和连接管呈U型固定于留置针的左侧或者右侧[5],正压接头处应该略高于静脉留置针头端。每次使用前用棉棒蘸碘酊反复擦拭消毒。待干后连接输液器。
       三、留置针使用并发症及处理
       1、皮下血肿
       主要原因有:1)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2)针头对穿血管壁3)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4)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不准确。5)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6)静脉穿刺失败后又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止血带。主要临床表现有:局部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呈青紫色。
      预防及处理:加强培训,提高穿刺技术。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留置针的进针角度最好15-30度角穿刺,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2、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内壁的炎症,其发生的原因有化学因素、机械因素和细菌因素[6]。化学因素主要有药液过酸或过碱;药液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过大,其症状和体征主要有:红肿热痛、滴速减慢、穿刺点脓性分泌物、静脉呈条索状、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色条纹[7]。
        当静脉炎已发生时,应根据情况进行以下处理:1)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2)将患肢抬高3)局部进行热敷或湿热敷(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4)渗液吸收贴贴在发生静脉炎皮肤的表面,很快炎症就会被吸收消散。
       3、感染
       感染是指发现并存在病源微生物的增长,输液穿刺部位感染时,可出现局部红肿硬温度改变和渗出[8]。导致感染率增加的因素有:未注意手卫生、紧急置针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药物推注、输液及采血都被认为有可能是微生物进入静脉及液体的入门。感染的处理:当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及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和血象增高时,应该怀疑有导管相关感染。出现感染后应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人为的操作污染等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诱因,所以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是在留置治疗期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静脉炎的发生,积极预防血栓形成等。
       4、其他常见问题及处理
     (1)导管堵塞:药液不能通过、滴入或推入静脉。相关因素:封管技术、回血等。导管打折:无法冲管,有阻力,静滴困难,滴速减慢或停止。不能抽回血。发生此状况时处理手段如下:对于封管时间不超过3h的患者,可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5~10m1),对于封管时间较长的应选用肝素钠稀释液5 ml封管。另外封管后再启用时,若液体滴入不畅,切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挤人血循环中而发生栓塞。应先调整肢体位置,检查套管针有无脱出,然后用 5ml注射器抽取 0.1肝素生理盐水2ml连接正压接头回抽凝血块,通畅后再换输液管输液.
      (2)液体渗出和外渗: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9]。外渗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10]。
       四、小结
       随着护理专业内容的深化,输液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是护理发展的需求。我院通过建立医院静脉输液护理学组, 对输液护理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沿用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对留置针的使用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管理实施流程,病人对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率、外周静脉炎发生率、外周静脉渗出和外渗发生率、化疗药物输入方式合理率等评价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

                                                   (作者: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心内科
 
       参考文献
       [1] 孟英,孟丽.静脉留置针的优势[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5期(第14卷总第312期)
       [2] 黎燕清,李卡露.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4—26.
       [3] 闫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22.
       [4] 袁银好.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9):2497.
       [5] 陈以红.静脉留置针穿刺两种置管方法效果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8,2(23):315.
       [6] 胡洁.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静脉炎的防护[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320.
       [7] Michael R, Stephen H, Bonnie W,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dwell tim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lebitis and infiltration [J].Infusion Nursing,2001,24(5): 332-341.
       [8] 张研,朱静.静脉输液感染及其控制方法[J].中国病案2012年第13卷第4期.
       [9]戴海英.生物流体敷料膜在静脉输液渗出性损伤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年7月第7卷第7期中旬版(总第149期).
[10]韩曙明,范广萍,王云霞. 探讨静脉输液外渗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7月第6卷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