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张春昌

每月农历初一、十五或有佛事的日子,瑞莲寺这座佛教古刹便般若声喧,僧侣若流,香客如云。佛门弟子及善男信女在这里虔心朝拜,获得灵魂的净化和内心的祈福。瑞莲寺也因莲花的高洁、微笑,藏经的甚丰及名人的遗墨趣事,成为闹市中游客礼佛观光和人们修身养性的一方净土。

瑞莲寺地处天水市秦州区中城奋斗巷后面,周围高楼林立,巷道幽深。其寺原为明代秦州指挥使湖北江陵人向斗的私人住宅,后被秦州知州购买,几经艰辛改建为寺。它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斗转星移。期间重新修复建造,至本世纪初,整体建造规模宏大,格局完整。寺内庙宇多为明代建筑,具有很高的宗教、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瑞莲寺”,单听名字就知道有一段与莲有关的故事。相传,寺院的和尚做佛事,蒸馍笼里热气升腾至半空,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瑞莲寺”。又说,有一天寺院一名叫“中虚”的和尚在炊饭快熟的时侯,揭开锅盖一看,锅内有一支青莲生出,有花有叶煞是好看。于是,知州贴出布告,改此寺为“瑞莲寺”。《秦州志》关于后者也有记载:“大城内西北瑞莲寺,故向指挥宅,前州牧买为佛寺,中虚和尚居之,釜中生青莲,故名。”

瑞莲寺的得名,是传说也罢、是事实也罢,但莲实属一种吉祥、美好的象征,它与佛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佛经》记载,佛陀诞生前净饭王的宫殿中祥瑞竞生,王宫顶上鸟语花香,水池里莲花竞放;佛陀得道后也是坐在莲花上对弟子说法的;莲花也因“出於泥而不染”,品性高洁、典雅,象征着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佛语有云“花开见佛性”“净土世界一莲花”。故,佛即莲,莲即佛。这些都为瑞莲寺增添了一份空灵的禅意与诗意。

其次,在闹市中心,在人群集中的地域设院建寺,也体现了佛弟子及信教群众弘扬佛法的伟大思想,以及佛菩萨普渡众生的博大情怀和美好愿望。

瑞莲寺山门有明清陇上著名学者、书法家王了望所书“瑞莲寺”的红底金字牌匾,持重庄严。据说王了望当时避居弥陀寺,为瑞莲寺写了《发愿文》及题了寺名。

进入寺院,迎面是气势雄伟的天王殿。殿中为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他用恒古不变的笑向人们展示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的大智大慧。仰望他让人忘却烦恼、豁然开朗。两侧为四大天王,威武森严,忠诚镇守。殿檐下有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的“香光庄严”牌匾。院内的千年老槐虬枝如龙,盘根交错,树下有明代太常少卿工部给事中胡忻所撰的 “新建万佛新庵碑”一面,被定为市一级文物。

顺着围墙,进入中院,正北面为大雄宝殿。大殿金碧辉煌,宏伟庄严。殿中供五方佛。即: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弥陀佛,东方阿促佛,南方宝生佛,北方拯救佛。正中佛像前有1994年缅甸傅凤英女士捐赠的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一尊,左右为十六尊者。诸佛妙相庄严,两侧壁画生动传神。大殿楹柱为王了望的书法对联:“在,何所在,试参来,青莲叶底谁拜月;音,实无音,聊说起,碧海潮头作甚观”豪放跌宕,气势汹涌,禅宗思想尽渗其中。

中院东西五间六柱厢房。东供奉观世音菩萨,西供奉地藏王菩萨及十殿阎君。

后院原有藏经阁一幢,造型宏伟,藏经甚丰,被誉为 “天水佛教文化中心”。可惜在“文革”期间不幸被毁,但近年来在众多佛教僧众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同意下,在原址上重建了藏经阁,该建筑造型设计保留昔日原有风貌,所藏佛教经卷十分丰富,被称为“天水市佛教图书馆”,也成为瑞莲寺弘扬佛教的窗口。

瑞莲寺这座佛教名刹,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依然如一支莲花恬淡的盛开在闹市中心,宠辱不惊,圣洁清芬,带给人一份心灵的宁静与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