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庄镇卫生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镇党委政府和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新医改任务目标,深刻领会新医改精神,认真实施新医改政策,通过“四个推进”,为我院发展、奋进提供了“源头活水”,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医疗惠民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我院在医药体制改革、医疗环境改善、服务能力拓展等工作中,走在了全区前列,《农民日报》、《大众日报》、《领导科学报》、《齐鲁电视台》、《枣庄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对我院的做法进行了报道,我院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区卫生工作一等奖、区、镇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大力推进医疗环境改善,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医院协作。投入800万元建立区人民医院分院,着力打造“区级医院的服务,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服务理念,加强了区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业务联系与协作,建立了完善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成为全市第一家与区级医院协作的乡镇卫生院,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完善医疗设施设备。投入150余万元新购置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频X光机、经颅多普勒、康复理疗仪器等设施设备,启用人民医院援赠的CR,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得进一步提升。三是拓展服务范围。投入50余万元新设立中医康复理疗科,该科室集中医、理疗、康复为一体,配有多功能牵引床、中频治疗仪、短波治疗仪、疼痛治疗仪、大型熏蒸床等先进设备。设有中医理疗门诊、中频短波治疗室、疼痛治疗室、牵引治疗室、熏蒸治疗室、推拿按摩室、中药配剂室,成为设施一流、体现特色的科室。四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深入开展了“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等集中教育活动,建立了临床、护理、医技、公卫、行政、后勤等人员岗位职责,细化岗位量化标准,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建立了院科两级管理体制,制定了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医疗服务投诉制度,形成了以安全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五是加强业务技术人员培训。每月开展一次业务讲座,邀请专家讲课,结合市区实施的“卫生强基工程”和“千医支农工程”,扎实开展“学习型医院建设年活动”。选派业务骨干赴上级医院学习深造,于年初组织10名业务骨干赴胶南进行为期两周的学习培训,定期开展医疗、护理比武,提升了业务能力,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六是加强卫生室规范管理。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卫生室规范管理,切实规范村级卫生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夯实农村卫生工作基础,逐步建成设备条件标准、内涵管理规范、医疗服务优质、考核监督健全的镇村一体化体系网络。
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上实现新突破。一是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我院率先在全市推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室、妇幼卫生工作室、卫生监督工作室、慢性病管理工作室、健康教育工作室“五室模式”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经验成为全省亮点并在全市推广。区、市分别在我镇召开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省卫生厅、市、区领导多次莅临现场视察指导;30余家兄弟单位来我院参观学习。二是大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1660册,电子档案21127人,建档率达到90%以上;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37个,在有条件的村建立了居民健康教育大课堂或宣教室;完善了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实施儿童健康体检,全镇规划免疫率达99%;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化管理率达98%;传染病上报及时率、规范率达100%;配合省、市疾控开展了减盐控压、国家慢病检测和消除疟疾蚊种监测等工作;对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查体;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摸清了辖区餐饮摊点、厂矿企业、学校等重点单位卫生基本情况;认真开展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生育妇女补服叶酸、卫生改厕、白内障复明项目等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工作管理机制的建立,创新工作机制与运行模式,明确工作责任;大力加强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制定了《常庄镇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考核办法》和《常庄镇村卫生室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对公共卫生工作落实情况季度进行考核,将考核成绩与乡医补助、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相挂钩,季度兑现;大力加强监管奖惩机制的建立,推行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与有关科室、村卫生室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台帐,落实质量控制。
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在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上实现新突破。自去年起,卫生院及一体化管理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实行网上统一招标采购,全部销售基本药物目录内药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广泛宣传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分层次对全院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开展基本药物使用培训,对现销售的药物在卫生院及卫生室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结合本院实际,进一步摸清基数变化,转变工作思路,改变以药养医运转模式,推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双向提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门诊次均费用28元,较实施前下降43%,单纯药品价格平均下降65%,卫生院门诊量上升35%,患者医药费用明显降低,人民群众切实从中得到了实惠。
推进新农合政策阔步实施,在农民基本医疗保障上实现新突破。结合区、市开展的新农合“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建立起监督管理机制,切实提升农合办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新农合整体工作开展奠定基础;针对院、村两级医疗机构制度不健全问题,制定了合管办、卫生院、定点卫生室各项制度,投入近万元统一制作板牌,各项制度上墙公示,公示栏、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镇农合办对定点医疗机构定期督导检查,对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与工作人员工资及各类补助相挂钩。2011年,全镇共计参合农民44257人,参合率达99%,村覆盖率达100%,全镇共补偿住院患者3.6万人次,费用800余万元;补偿门诊患者12万人次,费用153.5万元。
一条探索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新路
在薛城区常庄镇东麦村卫生室里,27岁的刘占宇穿着白大褂,正在仔细查看全村人的健康档案,作为这个村的一名公共卫生协理员,他的任务就是每天把全村的健康档案拿出来查阅一下,……刘占宇对村民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进步感到很欣喜,他更认为,这是政府给农民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贴心事。
——摘自《农民日报》
“健康行动”的乡村实践
枣庄市薛城区的常庄镇,是一个普通平常的镇。这几年,该镇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算不上“大富大贵”。可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镇,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去年,区里、市里先后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今年3月30日,省里召开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现场会,又重点推介了该镇的经验。这一切,都源于该镇所推行的“健康行动”。 ——摘自《大众日报》
常庄卫生院举行揭牌仪式
这在医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卫生资源,统筹城乡卫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摘自《领导科学报》
主持人:李院长,您好,现在常庄镇中心卫生院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请问这些变化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什么?
李院长:立足卫生院功能定位,结合自身实际,坚持“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步发展,卫生文化建设与行业作风建设齐抓共管”,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先后提出了“立足实际、平稳运营、加快发展”、“围绕两大主题,推行三项制度,做好四件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的工作思路……
——摘自《枣庄电视台》主持词
常庄镇中心卫生院新院简介
常庄镇中心卫生院新院位于常庄镇宋庄村驻地,投资800余万元建设,占地15亩,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可服务人口5万余人。
院现有在职职工110人,专业技术人员98人,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8人;院内设有内科、外科、儿科、中医康复理疗科等临床科室,同时设有省级示范化接种门诊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其中中医康复理疗科为本院特色科室,设施设备全区一流。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经颅多普勒、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CR)、X光机、心电图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东西两院均设有住院部,设置床位80张,是集医疗、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新院与区人民医院协作成立了区人民医院分院,人民医院专家长期坐诊,在人才培养、业务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予以协作支持。着力打造“区级医院的服务,乡镇卫生院的收费”服务新理念,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让群众得到优质、安全、便捷、适宜的医疗服务,成为薛城区西部区域医疗中心。
该院率先在全市推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室、妇幼卫生工作室、卫生监督工作室、慢性病管理工作室、健康教育工作室“五室模式”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经验成为全省亮点并在全市推广。区、市分别在常庄召开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省卫生厅、市、区领导多次莅临现场视察指导;30余家兄弟单位来该院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