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课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安阳县柏庄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晓艳
自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有很大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在一些难度较大、相对危险的运动中出现一些胆怯害羞的心理现象,而导致完成动作不到位,甚至产生一种不好的情绪在学生中蔓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损伤了学生的自信心。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 兴趣开头,培养自信
“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所追求的。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在学中找乐、在乐中提高”是最高境界,由此教师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机械单调的话,学生势必产生怠倦厌学行为。相反,教师教学中,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并结合教材内容,讲一些有趣的生活小故事,师生互动必增强,教学氛围就活跃起来了.另外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可采用竞赛性、多样的教学手段。
二、 情感鼓励,培养自信
在运动中,当学生对完成某一困难动作表现信心十足时;当学生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时;当学生遇到挫折,能自己站起来,一往无前时,我们都会给他们报以微笑或热烈的掌声,使他们能体验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快乐和荣誉,以增强他们下次完成动作的信心。当学生不能独立的完成 一个相对困难的动作时,教师要适时的帮一帮,当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时,教师应给予语言和态度上的鼓励和支持。这样一来,当学生跨过困难的第一步时,便消除了畏惧心理,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树立了自信心。
三、客观评价,培养自信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如果学生的进步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不能和好学生相比,因为有些学生因为先天性的原因不能完成正确的动作,只能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拿现在的状态与原来的状态比。
总之,在体育课上,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生理、心理特征等,设定具体的、明确的,适合学生个体心理特点的目标,并由低向高,由易到难的逐步推进,使学生能够克服恐惧心理,主动、自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愉快的完成学习目标,受到肯定的评价,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又能强化学生的自信行为,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