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家长甘当助教使家庭教育被学业化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家长们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业。其中,不少家长更是将辅导孩子做作业,视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 

  不久前,天津市妇联和家庭教育研究会对1000多位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78.9%的家长不同意孩子学习课本知识是学校的事,家长没必要管得太具体的说法;59.8%的家长认为辅导孩子学习是家长的本分41.4%的家长认为学习好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 

  此外,有65.0%的中小学生家长平时和孩子谈得最多的是学校学习;一些家长做了许多本应孩子自己做并且孩子也有能力做的事情,比如在小学生家长中,有65%的人亲自辅导孩子学习,58.5%的家长陪着孩子写作业,57.7%的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改错题,45.8%的家长给孩子布置课余作业,40.9%的家长为孩子整理学习用具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但内容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学业上,普遍缺乏对孩子身心健康、生活习惯、交友情况等方面的关注和教育。 

  许多家长充当了助教和孩子学习的拐杖。他们忽略的,恰恰是教孩子做人、做事这些最基本的内容。这是家长角色的错位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关颖说。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多达21%的学生从来不做任何家务,甚至连整理书包都请家长代劳。56%的学生起床不叠被子;70%的学生不洗碗,也不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洗菜、做饭的学生比例高达91%。 

  该项调查发现,67%的学生觉得,家务劳动有意义、有兴趣,愿意做家务。而学生不做家务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教,家长不让。 

  “78.9%的家长愿充当助教,一心盯着孩子的学业,表明当下的家庭教育偏离了自身的轨道。关颖指出,家庭教育被人为地赋予了大量学校教育的内容。为了孩子的分数,能上一所好学校,很多家长不自觉地卷入了应试教育之中,使得家庭成了第二课堂。如今,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替补。 

  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是家庭有效教育资源的浪费,往往事倍功半。关颖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中用到的80%的知识来自课外学习,比如生存技能、交往的常识、心理调节的能力,以及各种社会经验等,家长在家庭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中,就浸透着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尤其应当重视自身对孩子表现和选择的调节作用。” 

  如今,家长们对孩子学业的过度关注与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忽视,已经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消极影响。比如,以往人们常常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学业压力,然而,厦门市集美区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非主要来自学业压力。 

  报告指出,集美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影响小学生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是恐惧倾向,影响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自责倾向和冲动倾向。小学生的恐惧倾向,与平日缺乏父母照顾和关爱、没有安全感有关;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因为许多父母对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高标准的枷锁早早套在孩子身上,这种在长期高要求下成长的孩子,容易有自责倾向。 

  一个孩子的失败,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其次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败。关颖认为,家庭教育的错位,很可能造成孩子在日后生活中偏离社会需求。 

  她指出,对孩子进行道德、人格教育才是家庭教育的最大优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天然环境,在家庭教育中过多地掺入学业内容,是扬短避长。此外,由于不少家长不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有劲使不到点子上,最后通常会强己所难,力不从心。这样做,即使让孩子的成绩在短期内有所提高,也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留下遗憾。” 

  家庭教育学业化还可能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关颖说,父母替孩子做了许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会减少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特别是许多家长习惯替孩子做选择,这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无异于一种人生权利的剥夺。他们的决定也往往背离孩子的真正需求,让孩子产生反感,甚至是抵触情绪。” 

   关颖指出,家庭教育的错位,归根结底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是家长们不得已而为之。但家长们要认识到这个弊端,及时做出调整。同时,学校和教师也不应把教学压力转嫁给家长,而要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