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焕新

从谈“非典”、“禽流感”色变的惶恐时日,到“瘦肉精”、“毒牛奶”的相继出现,一个热点焦点话题——公共卫生,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众所周知,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和全体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事业,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公共卫生的问题不解决,即使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进步,也可能功亏一匮。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软肋”,公共卫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早就超出了它本身。面对不期而至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应对其突然发生不成了急须解决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国际形象。我市的公共卫生运行与应急系统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通过建立常规运行系统、预警应急系统和支持保障系统来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系统建设立足于诸城现实,具备“平战结合”的功能,既能保证常规运行的需要,又能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发出警示,同时迅速启动保障系统,提供决策依据和分析手段,力争将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一、立足于公共卫生常规工作

常规运行是公共卫生的根本。诸城市公共卫生运行与应急系统立足于公共卫生常规工作,着眼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最终要实现常规运行机制与应急处理机制的有机结合,利在全面提高我市公共卫生工作运行质量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通常所说的公共卫生常规运行系统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

疾病预防控制:2005年新建的诸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是我市疾病预防技术指导中心。新大楼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主楼高6层,设计新颖、设施完善,布局合理,行政管理、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检验监测、信息处理、科研培训功能兼备,集人文、环保、节约、实用、美观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卫生防疫站的支持和关心,新大楼的建成和使用,标志着诸城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了一个新的起点,也证明了诸城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正走向完备、健全。

卫生监督执法:遵循“整合资源、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率”的思路,我市完成了县乡垂直的乡镇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从2001年起,组建了市级卫生监督执法大队,由市卫生局长任大队长;并以乡镇卫生院原防保人员为主组建了乡镇卫生监督执法中队,中队隶属于大队领导。乡镇卫生院院长任中队长,卫生防疫站监督科室负责人任副中队长,卫生监督员为队员,负责所辖区域的卫生综合执法。2003年5月,诸城市卫生局成立了执法监督科,加强了对全市卫生行政执法监督的组织领导。自2008年疾病控制与卫生监督分开,成立卫生监督执法大队,又归属药监局,不管体制怎么变化,但卫生监督的职能不断加强。

医疗救治:我市进一步健全市、乡、村三级医疗救治网络,同级医疗机构设有传染病门诊、病房,乡镇卫生院设防保科,设立传染病门诊和隔离观察室为辅助,以综合医院传染病救治资源为储备。中西医结合、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既适应日常工作需要,又能够满足紧急应对要求的救治体系。

二、公共卫生突发应急系统

公共卫生突发应急系统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处置系统,具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精简高效的特点,通过建立信息平台、预警平台和决策平台来发挥作用。系统立足于信息平台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当危险水平超过系统内部预设的警戒时,根据危险程度发出不同级别的警视信号,从而启动相应的决策预案,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务、政策和技术支持,进行危机前准备工作和危机中的处置工作。

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建设目标分两步走:到2005年底,建立起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120症状信息的预警系统,实现对37种法定传染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120症状信息、公共卫生监测点信息的监测、预警及应急。到2010年,实现对包括地方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妇幼保健、药物销售、健康危害因素及媒体监测等各类与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信息的预警。

“预警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自动预警和高效处置,用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最优的资源投入,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分级主要是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程度和发展进程等基本特点进行划分的、发布四个级别预警信息——轻微事件、一般事件、严重事件、特别严重事件(蓝、黄、橙、红)预警信息。

决策平台:由资源库建设、预案库建设、应急反应、质量控制与事件评估四个子系统组成。资源库和预案库建设包括潍坊市、所辖县市区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组织资源库中专家结合预警标准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如果系统发出预警,根据不同预警级别做出不同应急反应,启动相应级别预案。事件处置过程中和结束时,对事件进展及时报告,用以决策和总结经验教训。

三、公共卫生支持保障系统

公共卫生支持保障系统为保障系统高效运转投入人、财、物、政策和技术的支持。

加强物质保障:市乡两级政府根据当地公共卫生与应急系统建设的需要,全力做好组织、资金、政策、物资人力、技术支持等各种保障工作,并实行动态管理。市里建立起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两个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随时更换过期产品,以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需要。自2005年开始,以《诸城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宏观指导计划,利用3年时间,使全市的3处二级医院、16处乡镇卫生院、300处一体化卫生室达到上级行政部门提出的标准化建设标准,届时,市、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将呈现出工作用房新、仪器设备新、服务技术新、人员面貌新和服务质量高的“四新一高”局面。

加强制度保障:市委、市政府将公共卫生运行与应急系统建设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强疾病预防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的意见》、《诸城市防治传染性非曲型肺炎预案》(试行)、《诸城市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我站制订了《诸城市卫生防疫站救灾防病预案》(试行)、《诸城市卫生防疫站救灾防病技术方案》(试行),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工作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成立了“救灾防病领导小组”、“救灾防病技术指导小组”、“救灾防病机动队”、结合贯彻执行《潍坊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关于加强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明确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规章制度的建立为全市公共卫生事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加强社区保障:通过各种形式大力爱国卫生、全民健身和科普宣传三项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这一切与创建“两城一市”(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紧密结合,2005年底,诸城市顺利通过省爱卫会考核验收,取得了国家级灭鼠先进城市称号,由此,取得了争创“两城一市”的第一张入场券。

诸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及突发应急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突出自主创新,构建和谐卫生,实现了公共卫生事件建设的系统性与层次性、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序性和高效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通过建设日常运行、预警应急和支持保障三大系统,构建起了一个公共卫生常规工作有序运行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效处置的公共卫生体系框架,基本建立起了区域性公共卫生安全网络,其中,突发应急机制架构合理,设计思路和应用技术先进,管理模式特点和技术特点突出,体现了平台化的建设思想,实现了区域性的信息资源集成,为多部门的应急联动提供了有效的应用平台。

公共卫生建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积极关注公共卫生,用实际行动共筑健康家园。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