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 王博宇

          最近,2006年因贪污而被判无期徒刑乌鲁木齐的女子正式被收监,这近10年里,为逃避做牢,她怀孕了13次,且不说她为抗拒法律制裁而做的“努力”,但法律中的这点儿人情味儿才让她竟以此种方式钻空子,那是不是就要把这存留的人情味儿抹杀吗?当然不是,这种事情毕竟是少数,人情必须还要做冰冷法律的“暖宝宝”。

          依法治国是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的确,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都应有法律规则不到位的或近或远的关系。社会、国家确实需要由规则,法律来规范和掌控,如今,变味儿的人情有时却代替法律发挥作用。“贪污腐败”“礼尚往来”这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却又受人与人关系控制的事件不还在这个社会上兴风作浪吗?人们通过这变味的人情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寻求“特权”占据有利地位,更多的人其实只是对社会不公一种无奈的被动选择,而解决促使社会向公正的方向前进,那么社会便必须按照规则,也就是法律运行,若将社会比做机器,那法律便必是机器的框架和主板了。
          人情呢!人情是社会机器的润滑油,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人情是人与人相互关心体贴的一种真善美的流露。集中表现为了优秀的道德,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道德,若再外化些,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观,这配合依法治国的人情法宝便应运而生了。
          现在,“扶不扶”还是存在于这个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中国社会,不扶,虽不承担法律责任,但道德的约束和对人良心的拷问其实正促使着很多人去敬老、助老尽道德义务的,若是扶了被“坑”这便是法律发挥作用之处了,新闻媒体对此事的关注似乎类似“彭宇案”的事情,在中国层出不穷,但那只是被放大的少数,“谁说现在老人不敢扶,这位老人满满正能量,赞!”这是一位不小心撞伤的78岁老太太陈先生发出的一条微信朋友圈,被撞老人董雪华,她的左脚后跟表皮擦破,却坚持不拍片检查,甚至和医生吵起来,并撕了拍片的缴费单,她说:人做事凭良心,即使发生点磕磕碰碰,谁也不是有意的,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工作都挺忙的,尤其现在的年轻人,能过去就过去了。
          这样一位“固执”的老人,却也道出了人情在处理摩擦的真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过去,就过去的心态,怎么还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幸福中国呢!
          那么,即要尊重法律,又不忘给它贴上人情的暖宝宝,但它们发生冲突时呢?对啊,情与法的冲突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且往往让人难于抉择,像在法庭上,便是这冲突的前沿阵地,一次演讲中,一个人分享了他自己的故事,他和妻子的生活矛盾和言语冲突,负气的妻子上吊,未遂,却成了植物人,愧疚的丈夫在多年的照顾中,倦了,依法律程序,他可以合法的与妻子解除婚约关系,审判长的建议,出于人情,又维护法律,庭外和解,相应地,丈夫付出额外的物质补偿,但这位不能自理生活的妻子也获得妥当的安排,这少了合法无偿解除关系的冷酷无情,多了抚慰人心的温暖人情,日子久了,他意识到付出的虽是物质,却获得了心灵的解脱,也获得的女儿、父母的谅解,这是法与情调和的成功案例,其实有时调和情与法,或许就是需要少一分的理性冷酷,多几分的人情智慧与思考。
          但有时,像法庭未判公众先判,用情理影响正常公正司法时,天平便必须倒向事实,即理性法律掌控下的公正判决与惩罚的一边了。
法律规则是基础,他的冰冷和紧密似乎没有为人情的存在留下一点空隙,但人情,他的力量便强大的像块暖宝宝,贴在上面,一点一点将人情的温暖带到其中。
          纵使如今情与法矛盾仍然激烈且难以解决,但相信,对立统一的情与法矛盾体,在不断的努力调和下,对社会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