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王法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多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研究实验的可操作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树立全新的物理实验教学理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把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探究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现象,从中得出结论,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和创新的积极性,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等方面受到极大的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标新立异的实验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质疑,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自信心。

二、 改变课内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将课本中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大胆猜想,由学生按自己的设想动手完成实验。如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手头现有的材料进行,这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对本部分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激发,对于分组实验,教师把必要的实验器材准备好之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还需要哪些器材可以提出来,在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使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优化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求异求变思维

物理实验的最高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会某些实验操作,而是让学生在熟悉操作和原理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研究情境,深入理解方法和原理关系,达到优化演示实验,培养求异求变思想的目的。如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可利用一个带弯孔的小球在悬线上滑下来,通过控制悬线的松紧,让小球在悬线上做不同的运动。学生看到,当喊“停”时小球立刻停住,喊“走”时小球就立刻向下运动,真是一个“听话”的小球。通过参与,学生的热情高涨,有趣之中,探究心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小球是怎样受到控制的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小球不是真的会“听话”,而是通过线的松紧作用来控制的,此时,学生自然就会把目光放到了线对球上小孔的作用上,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变得清晰起来,整个思维过程由表及里,清晰明了,得出线对孔的压力大小决定了小球的“听话”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