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生物组    巩丽芹

 

我校从去年10月末到现在,笔者在实践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的研究中,对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刚知道要使用导学案上课时,笔者心里很排斥,总觉得这是教学策略的一种退步,有点像几年前使用的教学案,就是一个教案的课堂使用,改了一下名,换汤不换药。到迫于现在的教育形式,笔者还是着手研究导学案的使用。一开始心里没底,也很困惑,根本不知道如何构建导学案,把老师上课讲的知识交给学生自学、互学行么?知识落实情况好么?课堂学习效果如何检测?一开始笔者的理解是学生在课前已经自学了基础内容,课上就点拨重难点就行了,可一堂课下来好像在上复习课,没有概念和原理的破译过程,课堂各个环节也不连贯。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导学案就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助学案。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只要学生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得出结论。导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为学生健康成长开辟的崭新的天地,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备课时忽视学生的做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从“同步学习,异步发展”到“异步学习,同步发展”的转变。

二、导学案的设计与实践。

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哪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性的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将导学案分为三部分:课前预习指导、课堂学习研讨和课后拓展延伸。

1、课前预习指导部分。

该部分主要包括本节课所应用的旧知识和课本上学生自学能会的内容。导学案编写好后在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据进行自学。学生拿到导学案即开始了学习,实现了课前预习。有效预习注重学生看书,改变以往课堂上学生不看书便开始“听讲、记笔记、做题”的不良习惯。但有效预习不是简单的看书的过程,而是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己发现某种知识的意义、使用范围和存在的疑问。通过有效预习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哪些知识学懂了,哪些不懂,是全不懂,还是个别环节不懂,对新知识中尚存在的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笔记,以便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在上课时让学生勇于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老师用简短的词句写在黑板上,边进行课堂学习,边把解决的问题划掉,让学生明确疑问是如何解决的。

2、课堂学习研讨部分。

该部分分成了若干个学习活动。提倡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各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中笔者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不说话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甘于寂寞,适时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讲台让给学生、将发言权送给学生。在课堂上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发挥潜能,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

教师切不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节省时间,为追求形式上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全部让学生讲解,或只顾按照老师自己的教学设计去讲解。所以该老师讲解的一定要讲深、讲透,不惜花费有效时间,或循循善诱、或剥蚕抽丝或形象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绝不给学生留“夹生饭”,老师应针对两类问题讲解:一是学生认为的重点、难点、疑点还未真正理解的问题要讲解;二是应该提升、延伸但学生的能力水平达不到的要讲解。对学生的提问、反馈不应匆匆搪塞过去,而是精于启发,学生在经过了艰苦的思索后,最终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真正理解了所学内容。

课堂学习研讨的最后一步是让学生再次质疑,课前提出的疑问随着课堂的进行已经逐个解决了,那么学生一定产生了新的疑问,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笔者非常重视在课堂学习中生成的问题,这是难得的教育资源,抓住关键,消除学生的学习盲点。

3、课后拓展延伸部分。

该部分主要是拓展一下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对课堂知识作必要的巩固和延伸。在该部分笔者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三、导学案实践中的失误与不足。

1、对学生课前预习指导不到位,课前预习效果不太显著。由于笔者对这一环节上疏忽,以至导致这一段时间课前预习收效甚微,对“学案”各个环节的操作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使用“学案”时,容易导致学生在“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

3、实践中,对“学案”的操作最失败的地方就是学生小组合作这一环节。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的重视,缺少对各小组采取有效及时的奖励措施,因此,在合作这一环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

4、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今后笔者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四、实践中的感悟。

导学案的运用使学生充分体验了有效学习的全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得力助手。要让学生爱上它并有效地使用它,课堂上教师要适时引入激励机制,比如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关注,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乐事,一种习惯。导学案的应用使教师上课变得轻松,没有了以往“口干舌燥,汗流浃背”的狼狈。

在山东省规范办学的新时期,减少了课时,不减少教学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那就要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工具是导学案。面对新的挑战,我们无法退缩,只能直面困难,做出最大努力才能收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