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

江苏省滨海县陈涛乡李庄小学   程玉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是说,阅读同一文本,由于学生在理解能力、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所以每一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往往是不尽相同,具有鲜明的个性,这就是个性化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个性化阅读中潜心感悟,张扬个性,积累应用。

一、 走进文本,潜心感悟

文本是作者反映生活、抒写情感、传递思想的载体,要对文本所承载的内涵和思想情感有所感悟,就必须对文本反复诵读、品味,才能走进文本,从而进入文本背后的丰富深层的世界,感受作者思想感情脉搏,才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形式多样的阅读手段,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尽情尽兴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品悟课文,从而感悟课文所表现的风景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人性之美。在教学《莫泊桑拜师》一课时, 我在阅读导入时,首先向学生讲述这位法国文坛巨匠的巨大创作成就,激发学生对人物的渴望了解的阅读需求,然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阅读课文。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阅读中置疑、在小组讨论中解难、在积极探讨中研读,最后达到理解、感悟。

 走进文本,这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没有对文本的深入阅读感悟,就不可能有对文本的超越。只有先入乎其内,才能够出乎其外。

二、超越文本,张扬个性

个性化阅读应在走进文本的基础上,力求超越文本,突破文本,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超越文本是由文本向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思想实际的发展,是学生自我对课文内容的个性化解读,是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人文内涵的发展。教学《灰椋鸟》一课,在课文学习进入尾声时,有位学生提出:如果美丽的树林是鸟的乐园,那么,地球就是我们人类的乐园。我觉得这种提法很有创意,于是让学生联系保护环境的知识,讨论这位学生的说法。最后,课堂上响起全班同学的誓言:保护地球,让美丽的地球成为我们人类的乐园!这是向更高层次人文内涵的“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追寻,也是对《灰椋鸟》思想内涵的超越、升华。

三、 回归文本,注意引导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审美情趣有待完善,因此,对文本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就必须加以引导指点,实现文本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为了加深对人物特点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在经过一番热烈的议论后,学生们有的说,他是一位自强不息、充满自信的老人;有的说,他是一位豁达自信、悠闲自然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位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人。正当我为自己的教学水到渠成而自喜时,有一个学生又举手要求发言,我心想已差不多了,不要节外生枝,但为了学生的情趣,我还是让他站起来说。他说:我认为这位老人一定是个财迷心窍的人。你想,一个退休的人,不回家颐养天年而在这里加班,不是为钱又是为了什么呢?一席话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大多数反对,但也有附和。面对这样理解的偏差,我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老人的谈话,进一步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终于使部分学生获得了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完善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学生的感受体验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再一次深入研读课文,以求获得新的感悟;在学生之间展开争论和交流,彼此碰撞出富有独创性的智慧火花;充分发挥教师“阅读指导者”的作用,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使之产生共鸣,逐步接受。教师必须把超越文本和回归文本相统一,以达到积极的人文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四、评析欣赏,强化积累

学习离不开积累,积累离不开背诵。但是,如果是机械而乏味的死背,那么不仅促进不了学生的积累,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背诵积累,必须解决一个“导”字。要运用各种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品味、欣赏文本,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悟”。在这一环节中,教学引导应以“感悟情感、欣赏形象、想象意境、体验意韵”等为内容,以“营造阅读气氛、创设阅读情景”为中介,实现诵读感情目标,把课文的语言文字化成了音、诗、画,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心灵共鸣,产生积累的内在要求,达到语文阅读积累运用的最终目标。在教学小学语文十二册《草原》第一节,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思考提纲去阅读、思考:①这一节是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②第一次看到这样清新、明朗的草原之景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③如果你置身于这美丽的大草原,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④这样精美的语句你能背诵吗?用这样的写法描写一处你身边的景色,好吗?学生通过反复地对文本的阅读、品味、欣赏、感悟,达到诵读、积累、运用的教学目标。

走进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积累运用,这应该是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必经之路。教师既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