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 三问式’”教学法 

                              

                                  申丽萍

中学语文教材,虽文体多样,特色各异,但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三问式’教学法适用于任何类文体教学及写作指导。只不过是在处理不同的文体教学过程中,侧重点不同罢了。下面就小说教学浅谈自己对“三问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三问式”教学法就应从“人物、环境、情节”三方面着手提问思考。下面以鲁迅先生写的《孔乙己》为例进行阐述。

“写什么”即文章写了些什么人物、事件和环境。人物形象刻画是作品的核心,人物个性是通过具体环境描写来烘托的。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不同人物命运的结局。孔乙己是生活在清末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作者为了刻画这个特殊身份的孔乙己,把他放在了一个人们精神麻木的病态社会里来写。他总是穿着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他认为这样就可以炫耀一下自己的学问深,是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而不是平民百姓。他出口成章,满口“之、乎、者、也”,尽讲一些人们似懂非懂的话。孔乙己与众不同的服饰及语言,恰如其分地表现一个科举考试失意,而不愿与百姓为伍的典型读书人形象。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描写来挖掘孔乙己的内心世界的。

“为什么写”这一方面,重点启发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鲁迅先生深知:要救国,首先就必须救治人们的思想。当时军阀混乱,外国列强主宰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人们精神麻木,敌友不分。孔乙己来到咸亨酒店,整个屋子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有钱人嘲笑他,穷苦农民也嘲笑他,小孩子都敢欺负他,孔乙己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世态炎凉的社会里,他的悲惨命运就理所当然了。作者为了唤醒民众的觉悟,通过这样一个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来鞭挞罪恶的社会制度,从而使人们从这个“好吃懒做,思想迂腐,至死不悟”的下层知识分子身上,吸取教训,担负起拯救中华的使命。

“怎样写”就是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了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作者为了表现出“孔乙己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个性,运用了对比手法。“穿长衫”与“短衣帮”对比。他们的活动空间不同,“穿长衫”的人坐在里面慢慢地喝,表现出一种士大夫的傲慢神气,“短衣帮”在柜台旁站着喝,因为他们手中无钱,自然没有下酒菜,为了过一下酒瘾,也只能一喝了之。而孔乙己兼有两种人的共性。孔乙己两次来咸亨酒店,作者是通过身材对比来刻画的,第一次是身材高大,第二次来是掌柜的发现孔乙己是爬进来的。丁举人和孔乙己的对比,同是读书人,却是两种不同的命运结局。孔乙己只拿一点儿东西,却遭到了丁举人一顿毒打,还打折了腿。作者通过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封建制度统治下,人与人之间极不平等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种封建科举制度不满的情感。

                                                                     (作者单位  山西省潞城市成家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