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文章
——小学作文教学我见
淮安市朱桥中心小学 崔俊峰
很多学生写作时间空洞无物,让人难以阅读。其具体原因是,学生平时对生活缺乏深入的观察,导致自己不关心、不了解身边的生活,从而在下笔时不好下手。笔者平时教学时间,注意引导孩子养成一双惊奇的眼睛,仔细观察所见到的生活,从而做到下笔有言。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题材。
1、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惊奇感与倾吐欲望。
“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庆“六一”这样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惊奇,我要写”的境界。
2、引导学生对细微事件的兴趣。
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让学生自己深入到身边细微事件中,学会对这些细微事件进行观察、思考,并从中得出关于生活、生命的一般见解。在秋天的一个午后,我让学生观察一只母猫和一只小猫在阳光下休憩的温馨场面,当母猫走动时间,小猫也跟着走动起来。看到这样的情景,我要求学生以《秋天的一幅画》为题,描写母猫与小猫之间的亲密无间,并引导孩子联想自己的童年时光,从而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孩子们在这样的指引下,能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自发写出由感而发的文章。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找到写作的乐源
1、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2、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3、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总之,学生的作文要遵循来自生活的基本原理。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写作。写作离不开具体的实际。有些学生用虚构、编造的方法描述,结果远离了生活,也使文章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我们不光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写,还要让学生写好以后,回到生活中检验。生活也是检验文章优劣的最好土壤。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正是我们让自己的文章接受生活检阅的重要一环。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写作的乐趣,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