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文”教学浅探

 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席桥中学    徐海燕

自读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数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中,经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放任自读,不给必要的提示检查,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一种是与讲读文等同起来,不分轻重缓急,削弱自读能力,影响学习效果。探索改革自读文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授以会学“自读文”的方法

    (一)速读与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只摄取主要信息,对次要信息有所忽视。只要能抓住揭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人物、观点等,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 。

    在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精读,精读时需要理清文章层次,弄清重点段落,紧扣重点段进行分析和揣摩。这样速读与精读结合,不但能快速完成自读任务,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二)梳理归纳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理清单元课文的一般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容易自学成功。

    (三)比较阅读法。

    在学生梳理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相似课文作详细的解剖分析、比较。如《蜘蛛》、《春蚕到死丝方尽》、《巍巍中山陵》、《海光》都同属第三册第二单元,其相同点都是抓住事物特征来说明事物道理的,都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方法,但说明顺序不同。《蜘蛛》是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特征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是按蚕生长过程说明的,这两课都是对生物习性的说明,而《巍巍中山陵》是按空间顺序说明的,是对静态建筑物的说明。《海光》是对动态事物并以小标题形式按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在梳理归纳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就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四)目标阅读法。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的“小步子”的原则,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前后联系的一连串的小问题,并要使相邻的每两个问题之间的坡度不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就不大,如同迈了一个“小步”,容易掌握。

    (五)边读边思法。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发展学生智力。他认为“智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智力”,“学生的主要智慧努力不应该为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在自读文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读文”导读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导读的设计要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自读文导读的前提,训练的关键在于把握课文的知识点。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特点设计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思性、可辨性、可学性、可考性,是全文的精要处。

    (二)导读设计力求“因势利导”。

    有经验的教师,驾驭教材能力强的教师很善于因势利导的设计问题。例如《怎样写读书笔记》一文可让学生以读带练,以练带读,读练结合,既完成阅读任务,又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三)导读的设计力求提出引起争议性的问题

    如:《干将莫邪》一文,在学生充分阅读原文基础上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干将之妻莫邪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为何莫邪的名字要与干将并列?通过争议,人们知道莫邪已经痛失丈夫十几年,又要舍出含辛茹苦养大相依为命的儿子,宁可忍离子之痛也要铲除暴君。不能不说莫邪也不失作者笔下的一除暴巾帼。她的名字与干将并列是当之无愧的。

    (四)导读的设计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