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 面 情 怀

 

/雨石

 

时至盛夏扇子轻轻一摇,凉风徐徐而来。扇子成了人们的朋友。

中国的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有“障日”、“翟扇”、“宫扇”等多种称谓,最早的扇子不是用来纳凉,而是用以彰显地位、人生趣味的象征。诸葛亮“羽扇纶巾”成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隋唐时期,士大夫们把扇子作为“怀袖雅物”,文人摇扇吟诗,李峤的《扇》、白居易《白羽扇》、唐怡《咏破扇》,郑谷的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成为传世佳句。手中无扇就显得没品位。

折扇流行于明而发展于清。不仅是盛夏,即便是在凉爽季节,手执一扇,众人面前打开收拢,是一种极具人格魅力的表露。孔尚任的《桃花扇》、《西游记》的三借芭蕉扇和《红楼梦》的晴雯撕扇、纪晓岚扇子一摇便妙语连珠,济公的一把“破扇”成为一件锄奸的法器。今天荧屏中田连元、郭德刚折扇成为唯一的道具,聂卫平、马晓春执扇博弈,偶尔展开便有“绝杀”。

折扇分为安徽的真丝扇、江苏的檀香扇、广东的火画扇、四川的竹丝扇、浙江的绫绢扇。折扇的扇面,最常用的材料是宣纸,也有用绢和夹纱的,这是因为纸扇便于书画的缘故。

至于扇骨也有一番讲究,有波折式、和尚头、如意头、螳螂腿等等。

扇面的颜色分为“素面”和“彩面”两种。“素面”即双面都为白色,适合书画家们的书写;“彩面”有泥金,屑金、洒金、冷金、半冷等。扇面上金以显华丽富贵,多受收藏者的青睐。

三国后,书画艺术和扇子融为一体,成为高品位的艺术品。《晋书》记载的王羲之为蕺山老姥题扇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明沈周、文徵明、唐伯虎,清“扬州八怪”和浑南田都是扇面书画艺术的高手。由于书画家的介入,扇面艺术表现出了特殊的艺术魅力。

我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总结出的扇面书写的几种主要形式有:一是长短错落式(即一行长、一行短)给人以强烈的错落美,适合于行草书;二是行行字数相等式,适合于隶书、楷书、篆书的书写;三是一字成行式,这种形式适合写大字,书体不限,沿着折扇弧边书写,有意留出一片空白,具有空灵感。由于扇面高低不平,往往会给书写带来很大的困难,需要精心设计,苦心经营和反复实践。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扇面艺术成为大众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书画家们也在费尽心机,力求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感的扇面书画

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