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新农村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镇东夹埠村位于枣薛光明大道北侧,共有486户,1680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村庄建设杂乱无章,村内危房较多,交通不便,道路狭隘,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如今的东夹埠村实现了农民住宅楼房化,生活服务社区化,是张范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闪光点,也成为了枣薛经济带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说起东夹埠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情不自禁地伸出大姆指,称赞他们的村党支部书记、区人大代表——王均庆。
区人大代表、东夹埠村党支部书记王均庆
树形象,倾力打造群众满意党支部
“没有一个团结务实的村领导班子,群众就会像一盘散沙”,这是王均庆经常挂在嘴边的话。2005年,从部队转业的王均庆被推上东夹埠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并寄予厚望。新一届村党支部班子走马上任后,王均庆率先垂范,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建章立制,规范村务管理。先后建立并落实了民主议事、党组织生活、党员联系群众、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管理村务、党员学习等多项制度和村规民约,村级事务管理得到了有效规范;二是选贤任能,优化队伍结构。把一些年富力强、有觉悟、有经济头脑、有文化、作风正、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党员选进了村“两委班子”,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56岁降到了36岁,使新一届班子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同时,村党支部一班人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用人才为目标,近年来共发展新党员1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余名,解决了党员和干部队伍老化断层,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三是创新载体,助推发展。东夹埠村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实行“党员中心户”制度,党员中心户一般由党性强、文化水平较高、家庭条件较好、创业致富能力较强、有较高威信、有示范带动作用、有奉献精神的党员家庭通过自荐、党员推荐,经组织审定后产生,也可由村干部兼任,一般每名党员中心户联系5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中心户的主要职责是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协助党支部搞好支部活动组织,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调处,经常组织党员沟通交流,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督促党员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参与村组事务,推动民主管理,帮助党员、群众提供致富信息,组织党员带头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在全村全面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使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初步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小组为基础,党员中心户为基本单元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先后获得“全区基层组织先进集体”“先进集体”等荣誉,他本人多次被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区级优秀人大代表”……
在工作实践中,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增强工作透明度,真正做到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发挥好村级“三会”的作用,严肃村级财经纪律,及时公布村财务收支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群众对村级“一班人”少了一份猜疑,多了一份信任,现在在东夹埠村,只要村里召集开大会或者研究办一件公益性事业时,群众总是争先恐后,双手赞成。
办实事,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王均庆自接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始终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上任后,他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村经营项目拍卖承包,仅此一项,便为村集体增加26万元的收入。村集体富裕了,他便大刀阔斧的开始了他的计划:利用市场周围的优势建立商业一条街,方便了群众,规范了市场,还为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接着,他又改建了学校,新建了夕阳红老年公寓。改善了村里学龄儿童的学校环境和孤寡老人的居住条件。王均庆千方百计的把心思放在了增加农民收入上。目前,这个村有养牛专业户7家,养狐专业户1家,蛋鸡养殖基地2个。全村肉蛋鸡存栏量2万只,肉牛存栏260头;利用沟边、四旁等空闲地,栽植林带、林网200余亩,优质果树80余亩,为群众年增收3000余元。
同时,王均庆充分利用东夹埠村的区位优势,积极做好招商引资的文章,2009年枣庄市政府将东夹埠村列入浙江工业园的发展规划,王均庆认为这正是东夹埠村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黄金机遇期。加快发展经济,推进项目落地,最关键、最棘手的就是拆迁、征地工作。有的群众思想守旧,陈旧观念根深蒂固,给拆迁工作带来重重阻力。王均庆会同镇村干部起早贪黑,跑破脚皮,磨破嘴皮,想方设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进门不理、讲话粗暴到心平气和、理解支持……经过努力,近两年共征用土地400余亩。2009年以来总投资1.2亿元的LED电子项目、投资15亿的华信国资电缆、总投资25亿元的鲁南装备制造研发中心项目落户。目前,已投产运营的企业已为东夹埠村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增加村民收入300余万元。工业经济的发展,为该村农村劳动力向非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有利的平台,集聚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后劲。
为给群众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王均庆和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实施了村容改貌工程。一是做到了环境美,突出村内4条主干街道的美化和整理,在主街道北侧建花墙200米,整理健身园及绿地地基1750平方米;拆除了影响村容村貌的旧房屋及街道两侧棚厦100余间;二是做到了四季绿,投资4万元,植红叶李、红玉兰、白玉兰1700株,植杨树6000株,种植草坪6大片、750余平方米;三是做到了道路通,投资200余万元,实现全村户户通水泥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并在村内主干道路两侧安装路灯21盏,方便了群众出行;四是做到了水到户,投资100余万元,将各户饮水全部改成了自来水,确保了群众饮用水安全。同时,为改变村民的精神风貌,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积极利用图书室、远程教育中心、健身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2007年,东夹埠村成为枣庄市第一批生态文明村。2010年又成功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村两委成员监督工程质量
建新村,引导村民奔向新生活
历史的原因和各种因素一直制约着东夹埠村的发展,王均庆带领村两委一班子人,根据中央、省、市、区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规划建设农民新村。新村选址位于东夹埠村东侧,原为张范镇废弃焦厂旧址,共占地35亩。建设五层农民住宅8栋,240套,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4560万元。为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王均庆带领村两委一般人配合镇党委、政府采取三项措施,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一是成立专门的工作组,靠上定计划、拉单子,排工期,督促指导;二是积极从四个方面筹集建设资金,即村集体筹集一部分,农户预交一部分,银行借贷一部分,开发单位垫付一部分。三是创造环境,搞好服务,确保治安及施工秩序,确保工程进度。
目前东夹埠农民新居一期工程住宅楼2栋,60套新房村民已成功入住,二三期工程住宅楼6栋,180套,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将于2011年底完工,完成搬迁任务。主体工程完工后,东夹埠农民新居将配套建设“一场两室两院两中心”,即农民文体广场,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农机具存储大院,畜禽集中养殖大院,商贸中心和敬老养老中心。
如今的东夹埠村户户通了宽敞的水泥路,新农合参合率100%,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80%,计划生育工作年年达标。为了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王均庆坚持对全村60岁以上老人,按年龄段每年发放不等的生活补助;为全村独女户、独男户、双女户全部办理了保险;为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资5万余元,充实完善了图书室、电教室、远程教育接收室,配齐了设备,明确了管理人员,为村民提供了学知识、学技能的好场所;为了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免费为困难村民办理了新型合作医疗,并投资6万余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医疗服务室,全体村民在医疗、养老、就学等方面得到了保障。
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王均庆始终重视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他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村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组织协调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邻里纠纷调处委员会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净化村民的思想阵地,目前,全村“十星级”文明户达180户,120多人次被评为好媳妇、好婆婆,全村形成了“争做文明户,争当文明人,共建文明村”的良好氛围。
为确保全村稳定,他建立健全了村治保、调解委员会和护村巡逻队,坚持每月一次矛盾纠纷排查,遇到矛头性问题及时调处,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户。多年来,东夹埠村未发生群体上访、越级上访事件,呈现出团结稳定、治安良好、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他还带领村干部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从干部自身职责出发,想事、谋事、干事,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愿,积极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干事业的主观能动性,凝心聚力,共同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
落户于东夹埠村的鲁南装备公司
如今,当你走进东夹埠村,给你的是一种全新感觉,宽敞的水泥路,整齐有致的农民新居,干净卫生的乡村环境,欢乐祥和的气氛。这里党风正、民风淳、村风新,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科技兴农已成为群众的共识,处处洋溢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群众由衷地说:“这一切多亏了我们有一位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村支部和好代表”。
(刘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