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学周
新课程已实施了数个春秋,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多的是知识的自主构建者。通过这些改革,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谈几点关于“新课程”的认识。
一、如何认识“新课程”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传授或灌输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积极主动意味着学生寻求改变被传授、被压迫的教育困境,用探究之心与教师进行对话,以合作之心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对话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形成正确价值观。
二、如何理解 “三维目标”
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有什么差异呢?以前我们教师背课时写的目标主要是指知识技能目标,现在多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它们的差异在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强调亲身经历。我们备课一般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但《课程标准》的要求通常指的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终结性学习要求,而不是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因此,备课时应根据所授内容,分析其在一个学习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点、课型等因素,再将相应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分解、细化,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一节课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应通过交流、讨论、归纳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如何转变学习方式
以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称之为“被动学习”,而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更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是克服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性、机械性,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打一个比喻,以前我们天天吃馒头,饮食方式比较单一,现在添加吃米饭,但并不是说馒头不吃了,而是馒头、米饭都要吃,是调节着吃。探究学习本身也有接受学习的成分,人们只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就是在接受信息,就属于接受学习。而且,在现行的中学教材中,并不是什么内容都是可以探究的,因此探究式学习的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
以上就是我对新课程的几点肤浅的认识,由于工作经验、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本人的认识可能有些不当之处,垦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