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翼城县第四中学 尚春清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性课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一、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物理学习中,概念和定律的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概念教学不再靠单纯记忆,而是与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从中找出有关的现象,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例如:在《压力和压强》的学习中,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接受。在上课引入新课之前,我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播放“腹上开石和银枪刺喉”,给学生造成悬念,接着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塑料盆上蒙上一层纸、扎好,找一块砖。第一次我把砖慢慢平放于纸上,没有什么现象发生;第二次我同样把砖慢慢立放于纸上,结果随着“咣”的一声响,砖把纸压破,掉到了盆里。问:这是怎么回事?砖的压力变了吗?学生被这个实验现象所吸引,积极思考,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这种困惑之下,我问: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因素?学生:力的三要素。我问: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启发,我再引入压强的概念就顺理成章了。
二、在实验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这与新课程目标中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宗旨相一致。在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我改变常规思路,让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再得出结论。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教材设计表格中有这样几项: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等。在实验时,学生自己通过实验研究数据发现F1L1与F2L2的关系,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从、而向研究性学习迈进。如: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按照教材,进行加热水的过程,沸腾后,再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根据温度不再变化,得到沸点的概念。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认识不够深刻。我是这样进行的,先演示,用纸锅烧水,学生看到纸不会燃烧起来,非常奇怪,问起原因,答:因为纸锅湿。问:那为什么纸湿了就不能燃烧呢?学生茫然。这时带着问题再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水的温度随时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实验,学生再得出结论,认识沸点。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运用多种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转变观念,使学生由“要我学”改为“我要学”。但学生长期养成的习惯,还难于适应新的要求,而存在观望心理,不能积极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去,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营造氛围、制造悬念,激发学生质疑,以达到主动的进行研究性学习。如设计好课堂引入(通过讲故事,猜谜语,与实际相联系的方式等),精心做好演示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学生实验,讨论、交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如在简单的磁现象的教学中,由学生说出与磁现象有关的磁性材料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如磁带、磁盘、磁卡等,从而认识学习磁现象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