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芳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毋庸质疑,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开发。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是一刀切,抄写单词、短语、课文,枯燥无味且内容量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忽视学生的知识获取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就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就按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作业如何设计及如何进行作业的批改和评价,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 当前英语作业的现状。

目前,学生的最大苦恼是作业量太多。据了解,初三级学生,晚上英语作业做到9点钟,甚至有些学生要到10点多钟才能完成,到了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这种现象更严重。传统的英语作业,存在着很多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1.作业题型单一,缺乏思考和创新性。作业题型单调、机械,内容仅限于英语书本,一般是抄单词、短语和课文,很少注意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训练。

2.作业设计统一,缺乏个性化和层次性。教师布置作业时搞“一刀切”,全班统一要求,而且作业设计没有弹性,缺乏层次。这样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因而产生抄袭作业和不完成作业的现象。

3.作业随意性,或拿来主义,缺乏系统性。有些教师对所提供的作业资料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热衷于搞“题海”战术,布置作业,图“量”不求“质”。

4.作业题量大,缺乏有效性和科学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追求“做题做到熟练”,布置大量的作业。有些年级课外作业有课时冲浪、金榜学案、英语作业本,还有英语报纸等等。长此以往,会把学生压得起不了头。

5.作业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缺乏激励。传统作业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从对与错、完成时间等方面分析,根本不去透视完成作业的过程。另外,传统的作业评价常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结果,轻视人的主体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二、英语作业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1.激发兴趣原则。教师设计课外作业时,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为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语言才会绽放它的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考虑到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及善于形象思维的能力。只有当学生感到活动的内容与他们的需求和身心发展一致时,才可能积极参加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才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2.目标原则。教师设计课外作业时,必须围绕所学过的课堂内容,应把作业布置看作是课堂内容的延伸,但又不局限于课文。作业应大胆创新,应体现层次性、适量性、差异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避免重复、机械的作业。在原有作业设计的基础上,增加实践类作业。如影评、故事、采访、编对话、创作谜语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激活思维、激发情感、增长能力。化讨厌英语为乐于接受英语,最终达到爱好英语。

3.合作的原则。有的课外作业可以独立完成,但有的却需要小组成员作完成,对于一般的作业,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有些扩展型作业如思考题、编对话、采访等,则需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为,语言交流是多向的互动,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小组合作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相激励参与意识,发挥各自特长,达到资源(词典、参考书、语言知识、生活体验等)共享以及知识和能力的相互促进。

4.结果原则。对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应心中有数。该表扬则表扬,该肯定的就肯定。让他们花费心血完成的任务有展示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些成果有各种形式,如根据调查制订的表格;根据信息画的图画或写的一篇短文一个报告等,都要有机会给学生一个反馈。有的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评表扬,有的则可以收集起来,贴在墙报上,供大家欣赏。当学生看到自己完成的任务得得到肯定,更能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反之,也能激励作业完成不够好的同学,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完成下次的任务中取得进步。

三、英语作业设计的效果。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对中学英语作业的投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将英语作业分为几类:实践类作业、创新类作业、制作类作业、课题类作业、收集类作业等。

1.实践类作业。⑴采访。在学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一课后,可以设计下列作业:校运会就要开始了,了解一下其他班同学在校运会上的报名情况,以便“知己在彼”,争创佳绩;制定一份采访记录表,要求学生用英语记录被采访对象的姓名及参赛的项目名称,至少采访五位同学,并在小组里交流。这些“采访”作业贴近生活,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大大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沟通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⑵观察记录。如学完It will be windy in Beijing一课后,可以布置学生观察酝一周的天气并作记录。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观察了自然,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增强了参与意识。

⑶调查。如调查家庭成员年龄、职业、饮食爱好,班内同学兴趣爱好、体育运动等,并写好调查报告。这样的报告不仅需要使用本单元所学的句型,还需要使用过去所学过的内容,有利于语言的再现,并且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如学习教材Go  for it 初一级(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表,调查同学早餐类型的喜好程度。 Noodles milk porridge bread cakes A B C 要求学生使用“Do you like for breakfast? He/She likes… for breakfast. What do you like? I like…”等句型。并要求每小组在完成表格后,共同合作写一份简短的调查报告,评出最佳调查报告进行鼓励。在这样的课外作业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学生的任务是开放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锻炼了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

2.创新类作业。《新目标英语》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歌曲、诗歌、韵律诗、故事等。教师除了布置读背、表演类作业外,还可以设计如“歌词新作”、“小诗新创”、“故事新编”等要求创新的作业。

3.制作类作业。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制作类作业,让学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学习完祈使句后,可以要求学生为校园的各个场所设计英语警示牌。

4.课题类作业。目前,课题研究(project work)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业形式。例如,当学习完关于购物方面的英语知识后,学会讨论如何买东西,合理消费。让学生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并且制作主体手抄报之类的成果报告。

5.收集类作业。例如,当学完教材初一下册第七单元后,可以设计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作业,可以收集一些名人的体育锻炼,并写一篇报告。让同学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学到了英语知识,并灵活运用英语。

四、对英语作业的批改和评价。

对教师来说,作业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反馈信息,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进采取补救措施。对学生来说,这种信息反映了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学生如能及时根据教师设计的作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便可以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效果。评价的形式,除了“教师——学生”间的单向渠道,还可以有以下几种:

1.学生自评。传统作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作业反馈评价只是限于“教师——学生”间的单向渠道。这不仅影响了作业效果,而且影响了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和自信能力的增强。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以学生为本,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参与作业评价,使学生在参与中学到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小组互评。在评价之前,教师要给出一些评价标准,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小组合作互助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尤其在英语作文批改和评价中,通过小组互评,更能让学生发现存的问题。在评价中,学生之间不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而是评价的主体及积极参与者。他们通过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学会分析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法,争取最佳学习效果。评价时,要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作业的习惯,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为主。

3.教师批改。因全部逐本批改占据教师大量的时间而影响备课的质量,所以可采取全部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相结合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式批改,教师都应注意并记录学生作业错误的数量和性质。一让学生自觉订正,二使教师自我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以便以后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教师对作业应按质量打成绩,可写“ABC”等级,也可写评语,如“Much better!”,“Well I do done! ,”“Excellent! ”,“Not good enough!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等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把作业做好。应尽量少用负面的标语对优秀或进步较大的作业,教师应给予在班上表扬,可以在全班传阅,做到互相学习。对差的作业应视具体情况给予指点和帮助。

4.教师讲评。对于教师,作业后进行讲评点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讲解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难点,切实挠到学生的“痒处”。对错误率较高的难题,要在课堂上深刻分析,做好“点拨”的两个环节:先“拨”——就题论题,释疑解难;再“点”——借题发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外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使他们成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五华县河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