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弘扬,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笔者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数学人文教育功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观察、思考、实践与研究,有了一些体会与感悟,初步形成了一些策略。

1、借助数学的规则,进行自律意识的教育

例如在“第几”的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达成“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谁排第几”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外,还应明确:先到的先排,后到的排后面的社会规则,教育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公德、秩序等内在自我约束能力。

2、借助主题图,进行爱集体、环保等教育

例如“认识89”的主题图是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劳动场面,教学时除了要发挥它让学生数数,从中抽象出数字以外,还要充分挖掘画面内容蕴涵的人文因素,有机渗透环境教育、爱集体教育、爱劳动教育、以及热爱花草树木等教育。

3、借助时事材料,进行民族自豪感、时代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新教材中有“卫星发射”、“申奥成功”的题目,这类题目就很有时代感。编排在教材里,很自然地让学生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是一次很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师在处理时,应该放手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在这看似简单的一看、一说、一评、一议中,学生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

4、借助数学史料,弘扬人文精神

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5、呈现数学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数学美的内涵非常丰富。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数学运算定律字母表达式的简洁美、图形的对称和谐美;引导学生体验、领略到不仅外形整齐、对称(42+35=53+2417+82=28+716345=54367245=542723×64=46×3212×231=132×2128÷14=82÷4136÷12=63÷21)而且“内部构造”也很巧妙的等式回文的神奇有趣之美等,让学生为这些美妙的结论感到神奇,以浓厚的数学文化气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数学世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6、利用知识特点设计相应内容,挖掘人文因素

某些数学知识,从表面上看,是纯数学的、理性的,然而实际上只要教师用心体会、精心设计,也能体现浓浓的人文色彩,实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人文教育。例如 “平均分”的教学,笔者设计了把8颗糖分给姐姐和弟弟。于是有的学生说给姐姐3颗,弟弟5颗,因为弟弟小,姐姐要让着弟弟;有的学生说给姐姐5颗,弟弟3颗,姐姐人大,要吃得多等等。学生在分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尊老爱幼、互相谦让的品德教育。

7、把握动态生成资源,渗透人文精神

5

 

 

 

 

 

 

 

 

 

4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学“5以内加法”,笔者设计了连一连(2间门号分别是54的小房子,房子外面有7道算式。                      41 321314222131 )没想到孩子们用自己充实、丰富的想象编出了极富人性化的情景: 21=3,没有家,很可怜。要给没有房子的算式建房子,找算式伙伴。作为教师,笔者尊重生成,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放飞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流淌着浓浓的人性。这样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的道德生活与丰富的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更多地关注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场所,而是一片充满着浓郁情感的动感地带,是一个充盈着旺盛生命活力的舞台,是一片闪现着灿烂人性光辉的美丽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