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六中学 王双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此,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学习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的重要保证。首先,要求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知道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因此,要重视每学期开学第一次的理论课,用生动的事例来帮助她们深刻认识体育对其身体、学习、生活、事业的近期作用和长远作用,耐心地引导她们真正懂得,学习体育、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要,更是她们自身的需要,提高她们的求知欲,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二、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从理论上进行开导、教育并不是件难事,但如何在实践中让每位同学都能自觉地进行锻炼,却不那么容易了。某些学生面对某些单调枯燥的项目就往往不愿接受。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怕累的思想。在学生转变思想的过程中,还要努力将原先枯燥、乏味的课尽量安排的生动些、活泼些,让学生在愉快中来达到锻炼的目的。有些基础素质较差的学生会表现为没有信心、烦躁、惊慌、胆怯,这些学生最缺的是信心以及成功的记录,他们需要教师的帮助、更需要成功者的体验。解决这难点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正确掌握教材的难易程度,真正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示范正确,讲解清楚,让他们产生一种“原来这么容易学会”的想法和跃跃欲试的心理。这样,会增强其信心,提高其兴趣。学生在某一动作环节完成得较好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最好能告诉他们,距离成功已经不远了。同时,不同的个性采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基础给予不同的帮助,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进取动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个性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三、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四、以群体“竞争”,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进行一切体育竞赛中,学生最活跃,最容易暴露思想。平时表现出来的骄娇二气、自私、名利得失均可在体育活动中得到调整。任何一次比赛,不管参加与否,每个人都表现得那样积极。比赛场上一贯怕累怕脏的女学生在顽强的拼搏中,她们想到的是班级的荣誉,集体的光荣。就连平时对班级漠不关心的同学,也会在比赛场边拼命地鼓掌呐喊,为同伴递上一块毛巾,一瓶汽水,这是多么珍贵的同学友谊啊!通过比赛增进了各班之问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彼此增进了友谊,形成了良好的学校风气。通过竞赛,提高了运动的
技术水平,促进了学校、班级的体育运动开展。
五、更新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体育学科中的创新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并创造条件(既教师提供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差异择优而练),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与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要通过重新整合我们的教学方法。跳出“谈到体育课就只知道操场”的老观念、老框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无穷乐趣。对于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部分选修的办法,提出多种项目给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在平时正常的课堂内容中包涵具有时代性、传统性的体育项目,根据自身的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可由学生自己设想并提出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到自己设计的体育项目中去,不仅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样,就使体育学科教学内容不仅体现了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更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还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用方法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通过学生自编游戏的方法、优化组合动作和重新排列动作组合,使之学会用逆向思考问题等方法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