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司马光砸缸所想到的

 

山东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杨家丘小学     孙清鹏

 

《司马光砸缸》是一篇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传统课文,讲的是宋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玩捉迷藏游戏,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从假山上掉进一个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孩子们有的被吓哭了,有的被吓跑了,还有的跑去喊大人。司马光灵机一动,拿起一块大石头砸破了大水缸,水从缸中流了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这个简单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司马光思维方式新颖独特,人们惯常的是用“让人脱离水”的思维方式,而司马光是用“让水脱离人”的逆向思维把小朋友救了出来。这不由使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这一策略呢?

一、激发导思

兴趣是人们行动的内驱力。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心。教师要通过直观而形象的手段,以其新颖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伊使,教师应用巧妙的诱导,恰到好处的点拨,辅之以多样化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在黑板上先贴上一只狼,然后贴上一只小羊,由此引出课题,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移到课堂中,接着问:“同学们想一想狼和小羊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小羊一定会被那可恶的狼吃掉。”还有的说:“那不一定,小羊绝对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有高招,不会被狼吃掉的。”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畅所欲言,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教学中质疑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时,我问学生:“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有位学生提出疑问,既然是说鱼多得数不清,为什么又说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我带头向这位学生鼓起掌来,表扬他抓住事物矛盾质疑。这充分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进入深层次的探索阶段。

三、同中求异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就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学生有时会不自觉地萌发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这便是求异思维的具体表现。要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如教学《称象》这课时,我问:“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班内一个调皮的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一个的上船,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这多简单。”是啊,这是一个多么与众不同而又简便易行的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就可以使学生逐步走上创造之路。

当然,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多种多样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因此,语文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创新。请记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