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江苏省赣榆县黑林小学 孙兴堂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一)发展学生动手动脑,提高课堂参与的兴趣。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高课堂参与的兴趣。如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设计了以下几个让学生动手观察的环节:

1. 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 教师拿起物体让学生观察、触摸有什么特征。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
   4.让学生回家后找出上述的物体。学生在参与中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二)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能力的发展。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出示了这样三组题目:
   1. 1.2÷6=    2.7÷9=    4.8÷6=    3.6÷4=   
   2. 16.4÷4=    28.8÷6=    12.6÷9=    24.8÷7=

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作业中,也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得精、学得巧、学得实、学到点子上。

二、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应该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9的分合”时,教师课前让给学生每人准备9根小木棒在拼使小木棒时,指引让孩子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二)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挖掘就是展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应用自己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可以 设计

7.5+2.8+3.5     5.24+13.6+3.76+3.4      9-3.82-1.18           9.77-(5.5+1.77)      4.19-(2.2-1.01)       12.4-6.3+27.6-13.7                  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的特点与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网络,实现认识飞跃。

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让课堂充满活力  

(一)每个学生由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在讲圆锥体积时,准备了三个圆锥体和一圆柱体。只有一个圆锥体和圆柱等底等高;一个和圆柱等底不等高;一个和圆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里盛满红墨水(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操作后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水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接着让学生讨论思考,找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再用已学过的圆柱体积的公式,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答方法。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填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在应用中出示了一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