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要不得

山东高密市至诚学校  王来顺

 

古人创造了“虎头蛇尾”这个成语,其用意不在于推崇“虎头”之益,而是在强调“蛇尾”之害,足可见人们多么希望事物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如古人对一篇好文章的要求是“凤头、猪肚、豹尾”。所谓豹尾即是强调文章要有一个成功的结尾,要像豹尾那样简洁有力,干脆利落。再如我国的传统评书,评书表演者往往讲到结尾情节扣人心弦之处,却来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随着潍坊市“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前段时间到几个学校听了几节公开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不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过程。因为大家都很清楚,一节课的主要任务都是集中在这段时间内完成的,因而便全力以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等,顺理成章地形成了“虎头”和“猪肚”;但是,不少教师却忽略了课堂教学结尾的处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感受”,或者“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然后找几个学生起来回答一下,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这样的总结看似凸显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总结只能是零散、点状,不能概括总结出课堂所学知识。更有甚者由于时间安排来不及,竟然没有 “尾巴”。这与前面那些让人喝彩叫绝的设计极不协调,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那么,怎样才能使一节课有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尾呢?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首尾呼应式结尾

所谓首尾呼应,是指与教学的起始相呼应,与导入新课时创设的情景呼应,所回应的内容可以是开讲的悬念,也可以是开始的其他提问等。回应的实质是到结课时,化问号为句号或感叹号,并给以强调。我们采用首尾呼应的结尾方式能紧扣课堂开始提出的问题,很好地解释 “情境” 中设计的有关问题,使课堂教学做到善始善终。

二、悬念激趣式结尾

每个人都存在对新知的探究欲望。根据不同课文的情况,不妨采取评书的“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方法,给学生留下悬念,使其产生余兴未尽,回味无穷之感。比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要抓住一个“和字讨论分析,在讨论完渑池之会后,时间不允许再讨论下去,这是教师要把握时机向学生激疑:渑池会上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击败了骄傲跋扈的亲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立了大功,回国后赵王封他做上卿,大将军廉颇会服气吗?为什么?廉颇会怎么做?结果将如何?“预知后事如何,明天接着学习”。这样的结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为继续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埋下伏笔”。

三、总结归纳式结尾

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总结归纳可以是教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总结,我们对学生的总结采取小组合作画“课堂知识树”的方法。勾勒出本课的知识体系,先组内展示,然后教师找出优秀的班内展示,师生添枝加叶,这样既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当堂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听课效果,真正让学生夯实基础,进而学以致用。

精彩的课堂总结,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节课的高度梳理和概括,是学生把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建构并内化为自身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至于采取哪种方式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去选择设计。我想,只要我们对此足够重视,并潜心研究,就不会出现“虎头蛇尾”的课堂,我们的课堂就会收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