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
河南省安阳县柏庄镇二中 张树刚
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准确运用物理语言成为日益突出的一个问题,诸如:质量1㎏物体的重力为9.8牛,被学生写成1千克=9.8牛,欧姆定律说成: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等等。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呢?
首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有些甚至与最新的科技发展有联系,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要有牢记定义和定律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其次: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程度不够,回答问题时,要么不做,要么胡乱猜。三,理论与实际脱节,尽管课本上针对某个概念举了很多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老师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也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但学生碰到问题时仍然不能把他们灵活的结合到一起。
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我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少数的概念强化记忆。对于初中阶段,受知识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加强记忆。如:牛顿第一定律实验中“小球从同一高度滑下”,小球为什么要同一高度这个问题。学生在实际的生活经验中可以知道,但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来回答,需要从《机械能》章节中找到答案:“为了获得相同的速度,”这时就要求学生记住,回答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时。小球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获得相同的速度,等他们学过《机械能》之后自然就知道了。
第二,多数概念深挖掘。对于大多数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概念,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争论,鼓励向老师发问,向同学发问,争论过程中明白概念中含义是很深刻而准确的。这样既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免除了死记硬背的苦恼,增强回答问题时语言的准确性。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向纸片中间吹气,纸片像中间靠拢,明白:气体流速过大,压强小的道理;开吊扇时两边的窗帘向中间靠拢也是这个道理。用排水法测形状不规则的石蜡块体积时,问:铁块的作用是什么?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知道不把蜡块和铁块捆在一起,蜡块就不能沉入水里。从而明白铁块是为了把蜡块坠入水中,通过自己动手明白的东西,回答问题时语言自然准确。
第四利用小组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老师把日常语言方面问题整理出来,设计15分钟左右的训练,全班每两个小组回答的问题相同,这两个小组与另外两个小组的问题不同,每组2或3个问题,方法是每个同学写出自己的答案,先在小组内讨论,选出本组认为最好的回答,再板书到黑板上,提交全班讨论。最后由学生或老师景象评点,选出最优的答案和物理语言之星,增加成就感,提高了积极性。
以上是我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积极探索,争取用更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