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山西省潞城市微子镇联校王都庄小学 申晓来
迅速发展的电化教学技术,它具有特殊的形、声、色、情、景并举的特点,它可以强化语文所描写的特定的语言情境,通过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培养情感、启迪思维、激发想象、增强记忆、锻炼观察力、判断力,从而发展智力,促进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告诉我们: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脑的重量增加,额叶显著增大,从脑的生理机能上保证了智力活动迅速发展的可能性,兴奋和抑制的反射机能有了进一步增强,促进他们更细致地学习。但他们缺乏知识经验,好奇心强,对于形象、生动、直观的东西更易于接受,更易于受感染。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比较复杂、语言文字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掌握,单凭教师一味地讲解、教导,效果很不理想,若利用影视片、录音带,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意境中去,效果则截然不同。
《鸟的天堂》一文中,学生往往对大榕树树根的描述“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不容易理解,因为学生平时见的树是一根树干,而榕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平时见到的根部都长在地底下,而榕树却枝上又生根平时见到的树根是从泥土里生出树枝来,而榕树却是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教学这段内容时我们组织学生看科教电影,随着树龄增长的慢镜头详细地演示岁月流逝、大地变化、大榕树枝上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的情景,引导观察,学生便很容易地获得关于榕树的“根”这个具体事物的表象。看完后让学生把课文中描写大榕树根的语言文字仔细读一读,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录音,是在目前农村山区小学电教设备有限的情况下,使用最为广泛的电教媒体。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录音能渲染课文特定的语言氛围,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月光曲》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课文。在教学“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段文字时,教师先播放钢琴曲《月光曲》中表现这段文字内容的录音,借助乐曲的旋律、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乐曲所沉浸的那种情绪,理解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再欣赏钢琴曲,通过已经理解了的语言文字,去想象乐曲中所表现的关于海上月亮缓缓升起波光粼粼、晚风乍起、浪涛滚滚的那样一幅幅幽静、甜美、壮阔、生动的画面。从而品味出贝多芬在乐曲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作者单位 山西省潞城市微子镇联校王都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