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音乐教学的爱国主义

 

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   王红英

 

文章摘要: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精神品质和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完美崇高的思想境界。本文从挖掘歌词中的爱国主义因素,体验音乐中的爱国主义激情,进行歌词创作实践三个方面论述音乐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音乐语言  音乐教育  音乐教学  爱国主义

参考文献《音乐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月第一版)、高中《新课程标准》 (实验版)、《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草案)》、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试用)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着独特的作用。苏联的卡巴列夫斯基强调“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乐记》中写到:“乐也者,施也。”强调音乐在“善民心”“移风易俗”中的教化作用。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为此,在高中音乐课教学中应通过把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精神品质和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完美崇高的思想境界。因此,通过音乐课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是音乐教育中责无旁贷的事。但如何在这浩瀚的乐海中掬起闪烁爱国思想的浪花,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此,笔者有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深入理解、挖掘歌词中的爱国主义因素

    中小学音乐教材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像《七子之歌》《游击队歌》《保卫黄河》《走进新时代》《祖国歌》《爱我中华》《我爱你中国》《祝福中国》等,这些歌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特点,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有益载体。对学生介绍这些歌曲创作产生的时代背景,诵读歌词,本身就是一种绝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中还有一些歌曲,表面看起来和爱国主题无关,但却包含着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因素,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教材,分析教材,并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充分地揭示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艺术形象,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比如我在教《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和《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时候,深情地告诉学生:20时纪80年代初,有一首歌曲回荡在大街小巷,吟唱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口中,这首歌就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20年后,作者又写出了姊妹篇:《二十年后再相会》。这两首歌曲风格相似,都是以清新流畅的旋律催人奋进。可是,当我第一次在春节晚会上听到这首歌曲时,不禁热泪盈眶。因为这匆匆而过的20年,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很多梦想没有实现。再过二十年,你们也到了老师这样的年龄,那时候,我们的祖国将会像歌中唱的那样更加美丽,更加繁荣富强。那时你们会不会也像我,有那么多的遗憾呢?这时候,在同学们满眼泪花时,我打开了录音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心灵深处来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升华。

二、 利用音乐语言,体验音乐中的爱国主义激情

音乐有自己的语言: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调式、调性等。音乐教育要以动人心魄的旋律美、节奏美、音响美、和声美、结构美、抒情美等音乐语言来净化、美化青少年的心灵。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的方式,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力求让学生们懂得,音乐是用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来表达一定主题的。如:《当兵的人》,4/4拍,进行曲风格,粗犷豪放,饱满有力的声音从真情的诉说开始,到最后的连贯抒情,表达了新时代的人民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我和我的祖国》用的是3/4拍,委婉抒情,仿佛在向祖国倾诉自己的一片赤子真情;铜管乐奏出的变化,连续上行,最后达到排山倒海的豪壮音调,充分表现出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军威……这些都要在教学中用浅显形象的语言分乐段讲解,让学生一点点去感受体会;《到敌人后方去》这首歌曲,那贯穿于歌曲始终的、带有符点的急促奋进的节奏,生动的勾勒出我们的战士活跃在黑夜、行进在密密的丛林、深入到敌人后方的形象。充分理解掌握了这一特点鲜明的节奏型,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就成功了一半。

三、尝试创作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

“音乐课的实践性很强……在此实践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面对当今杂乱低俗的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充斥校园这一状况,用一种积极向上的爱国主题指导学生的人生观更显得迫切和重要。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创作积极向上的歌词,来抒发爱国之情。首先,让学生们知道,任何一首好的歌曲,都凝聚着词曲作者的心血,而收入到我们教材中的歌曲更是这些优秀作品中的精品。《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是作者亲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看到那些英勇顽强、倒在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后,用数日无眠和着泪水写就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冰山上的雪莲》,是作者雷振邦长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甚至牺牲了个人的家庭幸福换来的……正是因为作者有这样真实的生活和如火的情感,才使得这些歌曲真挚感人,长久不衰。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要把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的爱国情愫激发出来。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更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开发音乐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音乐教学中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审美能力、爱国之心,身心发展、健康和谐的一代新人。

当然,在进行这些教育活动时,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高尚的爱国情操是必备素质。因为,一个没有爱国激情的教师,绝对培养不出具有爱国热情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