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培养
江苏省黄桥中学 何芬
霍华德·加德纳,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纽约时报》称他为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美国特质教学联盟主席称“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学者,加德纳当之无愧。”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能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在《心智的架构》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其中,语言智能是一项基本智能。本文仅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语言智能的培养作一初步的探讨。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准确表达地理概念、叙述地理规律、说明地理现象和准确书写地理名词等方面经常存在困难,口头回答问题时不能兼顾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地理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的阅读主要分三个阶段:
1课前阅读:即预习阅读,要求纵览文字,了解梗概。通过课前阅读,可以预先发现问题,带着问题
听课,使自己思维与教师授课的思维同步,有的放矢,活跃思维。
2课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阅读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一般运用分段式阅读的形式,即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阅读时,要指导学生对重点要点反复推敲,全面正确理解概念、原理、规律的实质。
3课后阅读:要求做到精读细读,重点落实。可采用重点句群的阅读、对比阅读、试背阅读、句子结构分解式阅读等。例如,对于交通和交通运输、商业中心与商业街、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等概念,要求学生课后一定要对照定义反复对比阅读,并列出表格加以比较,这样能帮助学生梳理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结构层次,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
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课堂设计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力求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堂。根据语言智能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讨论、辩论与交流、演讲等,都是彼此间传递信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比如学习人口地理时,让学生分别充当乐观派和悲观派进行辩论。再如,可以让学生把所学地理知识编成地理故事,在每堂课前进行“三分钟地理演说”等,日积月累,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在目前的高考题型中,出现了一些文字表达题,许多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文字表达往往存在如下问题:没有使用地理学科术语答题;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不强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关于不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缺陷,表面原因可归结为答题技巧的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根本就没有用于解答该题所需的专业术语,或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的障碍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不同情况,要采用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一改过去以选择题、填空题等为主的状况,适当增加简答题、分析说明题、作文式作业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例如,在讲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时,就可以布置这样一个问题: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及应注意的问题。从实际交来的作业看,学生都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各自从不同角度做了论述。有的学生从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生产的条件方面进行了阐述,有的同学还结合政治,用进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知识进行了论述等。这种作业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用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要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非常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像“多元智能”这样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数理逻辑智能,教师大搞“一言堂”和“满堂灌”,学生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总是在课堂上“沉默寡言”,没有自信心,语言智能得不到开发。为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地理学科中能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内容,在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充分发展,并通过语言智能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