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  墨  情

——记著名书法家任治国先生

 

    河朔莽原,古都安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三千年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过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世界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北宋抗金英雄岳飞……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今天在岳飞的故乡——汤阴又出了一位名扬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家,他就是安阳师范学院退休副教授——任治国先生。

任治国1935年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任固镇蔡故城村一户书香门第。父兄写得一手好字,深受影响的他从小就与翰墨结下了不解之缘。1951年3月进入汤阴师范,1953年7月毕业后,参加了教育工作,1956年进入安阳二师深造,由于学业优异,1 959年毕业留校工作,经历了一、二师合校,师范升专科,专科升本科的变革,历任书法、美术、音乐等教学工作,供职于艺术系,晋升为副教授。

回首往事,任治国在青年时代,意气风发,以崇高的理想,闪烁的年华,满腔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致力书艺,敬业树人,拼搏半世,满头华发,清正直道,为人师表,给后人树立了书苑楷模。

    任老是一位德高望重,学养深厚,遐迩闻名的书法家,他对艺术的钟爱和执着,为同行称道。退休后,仍在励志书艺,挥毫不辍,整日与笔墨、色彩为伍,精心创作,不少作品堪称精妙,深得收藏者的喜爱,求字者络驿不绝。每幅作品都是他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情趣无穷,作为岳武穆桑梓学子,任治国受岳飞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对其书法更是爱不释手,着意于《前后出师表》的笔意,以求行墨飞扬,神完气足,故青年时代书法即以俊美潇洒风格,闻名乡里。迨及壮年,潜心研习颜鲁公之楷,董其昌之行,尤重二王、米芾诸家。80年代后,钟情赵之谦,并基于北碑风貌,取篆隶笔意,把各家精华融为一体,巧妙揉合,以“行”为体,古朴奇拙,格外高雅,笔势险劲,气魄宏大,结体多变,章法严谨,时出新意,优美飘逸,极富动感;黑白之间,跳跃起伏,苍茫壮阔。近年用心探索甲骨文书艺及现代书法的表现技法,并将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国画的构图与神韵,武术的风姿与内蕴,气功的功理与功法,融于书法创作,别具新意。所书甲骨文书法,风格古雅遒劲,清新隽俊,流畅多变,疏密有致,随心所欲,挥洒成章,且甲骨文少字数书法,更具魅力,观之如出水芙蓉,闭月羞花,散发着婉丽清逸之气,在书坛独树一帜。书法作品经常参与国内外大展,也远流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和单位收藏及在建筑上、商业上应用。

任老博学多才,也善诗文。工书法、精篆刻、擅丹青、谙音律。早在60年代,他的书法作品,就以飘逸洒脱、清韵峻道、意境深远、隽永蕴藉,久负盛名,成为古都书法界的佼佼者。在安阳地区求写匾牌者甚多,60一80年代所书牌匾遍及安阳地、市、县,有“安阳第一杆笔”之称,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不断增多着他的书作,安阳街头,楼台亭阁,商店厅馆,轩宇大厦及诸多宏伟建筑物上,均可目睹其翰墨风范。如:科技大楼、世纪庄园、世纪家园、安阳县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安阳幼儿师范学校和各酒楼题款,如顺兴居的楹联:“顺顺昌昌昌昌昌顺,兴兴隆隆隆隆隆兴”。虽浪漫诙谐,但用字重叠,书写时易趋雷同,然书者凭借深厚的艺术造诣,写的浑然天成,字形多样,富有整体艺术效果。

漳南灌渠安阳河渡槽两桥面断上的巨大字幅“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等八个擘窠大字,熠熠生辉。所书石刻,匾牌散布豫北等地及四川、西藏、东北及国外。近年来也有书作为支援西部大开发慷慨服务。“神舟六号”归来,万民庆贺,任老激动异常,奋笔疾书七绝一首:秋高气爽菊飘香,神六凯旋震万方。海笑山呼齐赞颂,远征环宇谱新章。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洹上著名诗人朱现魁先生在看过他的个人书展后热情赞道:“龙蛇共舞乐平生,斑管如椽扫风城,今日书家满洹上,风流犹记归才名”。

观书如观人,书品即人品,任老虽书风独俱,仍虚怀若谷。他对艺术的追求给人一种无形的生命力。他在艺术领域中如浩瀚江流,自扬波澜,怀着对生命的感动,对艺术的痴迷、执着地坚守着他心中的那份真诚,在笔酣墨香中,寻觅升华的品格,向超逸的艺术和更高的人生境界迈进。

任老不仅在书法方面造诣深厚,在国画上也是有较高成就的,尤其山水画更是不同凡响。他为了提高创作水平,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走遍名山大川,从大自然界去汲取养分与素材,曾多次不畏寒暑,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去考察、写生,索取生动的画题,领悟大自然的美感,探索连绵浩荡的山河魄力,体味大自然的灵动气息,使他创作了不少感人的画幅。这里就他在探索大自然的跋涉中写下的诗章,领会其创作激情和画步吧!

游林滤山即情

烟雨磐恒骋太行,飞龙峡谷含珠霜。

峰颠畅饮多思绪,身卧仙台入梦乡。

巍峨冰山挥彩笔,桃花洞旁吟华章。

涧路崎岖有通道,人生醒悟自心芳。

面对任老一幅幅画作,使人由衷地感叹,心旷神怡。他的画蕴藏着深沉与质朴,追求一种浑然天成,敦实稳健,内涵丰润、博大精深的艺术品质,展现出平淡之中见奇崛,质朴之中见深沉的格调,画中处处都透露出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挚爱,给人以心灵的美感和精神享受。

任老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入集、获奖。如:1985年9月书作入选《安阳殷墟甲骨文物暨书法展览》赴日本展出,并收入日版《甲骨文书道作品集》。1988年9月书作入选“中国新书法大展”。1991年9月书作入选“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览”,并收入其作品集。1993年8月书作入选“首届中外咏梅诗书画大展”,并收入其作品集。1993年9月书作收入《国际佛教书画展精品选》。1999年8月书作入选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海内外甲骨文书法展览》。1999年参加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所书大篆对联荣获“国际荣誉金奖”。 1999年获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特别金奖”。2000年5月所书甲骨文条幅入选“第二届亚洲书法交流展”,并收入作品集。2000年10月所书甲骨文条幅入选“韩、日、中书艺交流联合展”并收入其作品集。2000年法国巴黎“第六届国际书画作品展”中获国际金奖。2001年“香港海内外书画名家精品展”获金奖。他的荣誉证书琳琅满目,举不胜举,获奖规格之高是不多见的。

    任老还十分注重教学科研工作,结合教学、书画研究、艺术实践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如:《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法探索》,入选《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并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甲骨文少字数书法初探》,入选《甲骨文书法艺术论文集》等。

这些论文的发表,在艺术界与书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影响很大。

任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还创用了“艺术借鉴法”、“书学对话法”、“水书板示法”、“通灵静悟法”、“悟行合一法”等有效教学方法,效果喜人,影响深远。

由于任老在艺术教育和书画印研究方面成绩显著,不仅多次渗加了国际、国内书画大展,并在比赛中获奖,而且他的艺术成就和传略己载入《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书法家选集》、《中国教育家辞典》、《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名匠集》、《百年中韩书画名家大师精品大典》、《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宝典》、《世界名人录》、《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传世名画法书鉴赏》、《国际甲骨文书法篆刻大辞典》等五十余部大型典籍,成为遐迩闻名的书画大家。

任老退休后,还在安阳大学、安阳市老干部大学、安阳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书画班、莘莘学苑、清流艺校任课,根据不同班级、年龄、基础、对象、分析实情,因材施教,均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受到了学员、家长及社会赞誉。有人趣称他为“夕阳园丁,余热生辉”。安阳市老干部大学学员扬华雯为他赋诗赞曰:

任游艺海尽挥毫,治学严谨德艺超。

国粹生辉弘甲骨,印丹弄墨领风骚。

    游艺书画,淡薄名利,只讲奉献,心安理得。他写过这样一首诗:

莽莽原野见葱茏,桃李馥郁弥邺城。

岁月如歌志未泯,敬业不息晚霞红。

    这些诗篇即是任老的真实写照。

    在“弘扬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阳”的思想指导下,为安阳“一申四创”不歇余力,组织参加了多次大型活动,例如:2000年秋组织、参与了安阳老年书画晋京展,突出了以甲骨文为特色,并在北京举办了“甲骨文讲座”,他主讲了甲骨文书法艺术,受到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和好评。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书画报》主编刘琦聆听宣讲后,即兴赋诗一首:  “宇内文明华夏雄,甲骨万片放光明。而今若有存疑者,.当去安阳求认同。”在国内外重大书展中,多以甲骨文书法参展。在满足部分友人、机关、部门向海外赠送礼品、纪念品中也多以甲骨文书法应之。尤其是在不同的书法学习班中,把讲述、示范甲骨文书法,当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员与社会的好评。在不少学术研讨会上也常以宣讲所撰甲骨论文为己任,通过甲骨文让世界了解安阳,让安阳走向世界,使甲骨文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光耀全球。

任老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念之情,故里的卫河常常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

每次来到这里,他总是捧起一把泥土,亲昵着……

静静的看着这条养育了自己的河,也就是这条河给予了他一种无形的生命力,呼唤着对人生、对历史、对未来的憧憬,在广阔天空注入血液,给与睿智与襟怀。

多少次梦绕魂牵促使他必须为乡亲们做些事情。在家乡故城禅教寺复建中,为其撰写了数幢石碑和不少匾额、对联,题词等,并捐赠了五十余幅书法作品,使那偏僻的乡村,增添了文化气蕴与知识、艺术氛围。

任老耐得寂寞,历尽艰辛,拼搏半生,终成大器。杜甫云“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应该让他听到的是“书坛传惠远,绛帐布香凝”。

晚霞浪漫也灿烂,任老就象那灿烂的晚霞,殚精竭虑地发挥余热,艺海越是深入,潜能越待开发。

他自当一张洁白的纸,可再绘最新最美的图画,攀登那无形的山峰。

我们也衷心祝愿任老晚年生活幸福美满,书艺日进,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记者  林膑 郑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