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记事
———正确对待留守孩子
江苏省灌南县新东小学 严 红
题记:我们新东小学是一所特殊学校,在这里有一群特殊学生,其中一部分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少年。他们需要我们去准确对待,爱心呵护,培育成长。下面记述的就是在我教学生涯中与一个留守学生的故事。出于某种考虑,我隐去了她的姓名。
她,学习一般,不太合群,有点孤僻。
今天她又没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
“这已是第三次了吧,某某同学。俗话说事不过三,你一再让老师失望,我对你已经失去信心了。”我生气地道。
沉默……
“不说话。那是代表你理亏了。这次你说怎么办吧?”
还是沉默……
“好,学会用沉默来对抗了。那好,明天让你的家长来一趟。只要他们同意让你不做作业,我也没有意见,以后你就可以再也不做了”我语气强硬。
“我,我,我带不来。”她小声嘟囔着。
“什么?带不来?如果带不来,明天你也别来上课了。”这不禁让我火冒三丈。
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眼泪刷地流下来,不停抽噎着。
“老师,是我错了。你别找家长了,我以后保证按时完成作业还不行吗?”
这下怕了,我心里想,不严厉点这些孩子都要翻天了。“行,为什么不行,可是你说话算数吗?总是出尔反尔,你让老师很失望。”
“老师,今天我向你保证,若以后再不做作业,随你怎么处理。”
“ 那好,你告诉老师,为什么又没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
“不想写,觉得没意思。”
“那你的爸爸、妈妈不管你吗?”
“他们都到外地去打工了。”
哦……我不禁无语。
一个留守少年!一个因缺少关爱失去进取心的学生!
留守少年!一个听起来顿觉感伤而又让人同情的称谓;一个需要社会的关怀和关爱才能够健康的特殊群体。对于她,我便格外留意,决心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开始一种新的学习生活旅程。
原因分析:父母去外地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留守少年缺少关爱、缺少沟通、缺少管理,造成孩子封闭、孤僻、自卑的心理,自认为进取无望,才不按时完成作业。
解决对策:家访。促进家长与孩子沟通,打开孩子心灵之窗,多表扬,多鼓励,给她关爱、信心、勇气和希望。
不久,我就去家访。现实比我预想的还要糟糕。她爷爷75岁,奶奶76岁,身体都不好,每天只能够给她做做饭。她爸爸、妈妈几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孩子的成长环境有缺陷。老人们接待了我,并且与她的爸爸通了电话。我没有将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事情当场告发,还表扬了她,表扬她懂事,听话,孝顺。
一天中午,我没有回家而在学校食堂就餐。我特意多打了两份菜坐在了她旁边。见我这个班主任来,她有些惊讶、害怕,低下了头。“今天老师和你一起吃饭,同意吗?”我轻声地问,她抬起脑袋,睁大了眼睛,害羞地点点头。我一边向她碗里夹菜,一边和她聊家常,聊有趣的事情,渐渐地,她的话语多了,眼神也活跃起来了,对我产生了亲近感……
经过了一段时间,任课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她变了,变得活泼了,合群了,脸上多洋溢着笑容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