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上的快乐
文/程洛佳
张爱萍,女,36岁,国家级骨干教师,现任郑州金融学校财政金融系系主任,担任财会专业课程,2009年5月响应市教委号召积极报名下乡支教,8月底下乡到巩义二中专开始为期一年的城乡交流工作。
重访故地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校园,熟悉的面孔, 从1995年参加工作至到2005年,张爱萍在这里整整耕耘了十年,现在,她想再回来看看这奉献了十年的学校——巩义二中专。
这个学校位于巩义市小关镇国道边上,交通便利,任何时候踏进校园,都会给人这样的感受:一切都很规整,干净明朗,老师们是坐班制管理,除了上课,就在办公室里备课批改作业、搞科研;课堂上除了老师讲课与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再没有别的杂音;课间操学生们照常要跑步,依然是教师跟随;自习课上更是“这里的课堂静悄悄”;机房里几乎是一尘不染,计算机整齐排列;饭场是道风景,学生在老师的管理下自觉排队买饭就餐,没有喧闹和混乱;卫生区除了卫生间和老师们的住室,其他都归学生打扫和管理,这样的环境格外的令人舒服。
虽然这里的条件不像其他学校那样艰苦,又是自己的“老根据地”,但张爱萍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孩子小没人照料,婆婆不小心小腿骨折,自己还能够离得开吗?在家庭和事业面前,张爱萍最终还是选择了下乡。安排好家里的一切之后,她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支教队伍之中。
好在婆婆老家离支教单位不太远,于是她白天在支教单位上班,早晚在家照顾老人,时间还算能错开,惟独苦了孩子。爱人要很晚才能回到家,于是孩子放了学常常一个人找饭吃,作业不会做了,妈妈常常电话里给他辅导,孩子慢慢习惯一个人在家的日子。
第一节课
第一节上课,照惯例支教老师都由教务处主任领着进班,唯她,自己拎着书本就直接奔班上去了。学生满脸惊诧的时候,她逗学生说她是不擅长教《财务会计》课的张老师,来给大家上《财务会计》课,如果同学们能在第一节课上找出她不适合教这门课的三个理由,学校将换个好教师来教他们。结果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姿势做得很端正,眼睛瞪得很大,精力特别集中,那架势是非要找出老师的三个问题来。
这节讲授课中,张老师随意中带着严谨,谈笑中带着提问,嗔怒中带着赞许,示范中带着诱导,四十五分钟很快就结束了。张老师没有问学生换老师的三个理由,而是直接问“我下节课还能来吗?”学生当时楞了:“你为什么不能来啊?”看来学生早把换老师的三个理由这件事情给忘没了。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恰好教务处找张老师安排点事情,晚进班几分钟。学生想到张老师第一节课说的话,炸开了锅,一会儿一个电话地催问“张老师你怎么还不来上课?我们都等着呢!”就这样,一开始,学生便喜欢上了这个老师,喜欢上了这门课。
润物无声
张老师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之前,一直带着对口升学班的课,对学生的课堂教育和管理一般采用软方法,训斥学生不是她的风格。
但在现在这个班上,却有两名男同学长期不交各科作业,到她这里也不例外。张老师第一次批完作业后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找科代表问原因。了解情况后,张老师没说什么,只是安排以后发作业的时候都由这两个男同学当堂发,然后自己再不经意地问一句“没发谁的作业?”得到回答后,张老师不急不恼,课堂依旧,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这样持续了三次后,张老师又问了,“缺谁的作业?”回答都交了,她微笑了,继续她惬意的课堂。第四次作业又发了,她没有问结果,那两名男同学却主动告诉老师,“作业全交了!”这次张老师真的笑了,从此班里再没有人不交作业。
来到巩义几个月,学生班长及同学们不止一次请求张老师:“老师,能多教我们几门专业课吗?”虽然科代表反驳过“想累死老师啊!”但学生就是学生,单纯的想法很真也很直。张老师开玩笑告诉他们“老师课教多了跟你们见面就多了,你们会烦的。”学生听了呵呵直笑。
张老师来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很受欢迎,学生热情地邀请她参加运动会上的拔河比赛,邀请她参加他们班的元旦晚会,甚至邀请她参加学生自己的生日聚会。在张老师眼中,还有什么能比得到学生认可更值得高兴的事呢?她说过:努力了、付出了、认可了,也就充实了、幸福了、快乐了!
作为老师,不管站在哪里的讲台上,首先要能够守住三尺讲台,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这样我们才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号——这便是张老师做为教师永远的工作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