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金燕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民生新闻是新闻传播“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电视新闻的新趋势。本文从电视民生新闻的产生、独特视角、特有手段以及创新突破等方面进行阐述,谈一些浅薄的认识和看法。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产生
广播电视台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宣传党和政府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反映社情民意,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职能。如何使新闻宣传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一直是广播电视台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集服务性、生活性、贴近性、通俗性、参与性等特点于一体的民生新闻,日益成为受众的“新宠”和各级广播电视台提升收视率的一大法宝。
当今时代,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孙中山先生曾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要素,它们的具体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我国新近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合理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是真心实意本着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关注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直接的、切身的利益,把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无小事”。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媒体发展,鼓励和支持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民主政治生活气氛日益浓厚的时代,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新闻的多元化、新闻题材的多样性,报道对象的变化等逐渐凸显,这就为民生新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独特视角
说起电视民生新闻,不得不提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特别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那句栏目语,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从而奠定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雏形地位,在中国电视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类型不同,它体现的是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言百姓事、说百姓话”是电视民生新闻最厚重的部分。民生新闻区别于传统的、时政性的选题,更多关注与民众关联的题材,如物价、住房、医保、教育、环保等民生热点问题,反映来自群众间的琐碎事、平凡事、烦恼事,像是邻里纠纷、停电、缺水、投诉、救助等等,可以说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都是电视民生新闻所涉及的内容。
过去只关注百姓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活琐事的民生新闻称为“小民生”,“大民生”概念则是建立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基础上,强调关注民生、反映民情,既报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琐事、喜怒哀愁,又通过民生视角对社会发展、政府决策等进行解读。
基于民生新闻所囊括的内容,摆正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记者要走到百姓中间,与百姓站在同一平台上,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眼光看待百姓,让他们做镜头的主角,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倾听他们的声音、诉说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疑难。媒体只有真正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去看问题,才能发现哪些新闻是百姓最需要的和最感兴趣的,只有以平民视角去做节目,把镜头更多地对准普通人,节目才更具“民生味”、生命力和亲和力。
众所周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类的报道,首先是视角的民生化。一篇报道是否能吸引受众眼球,主要看是否与其相关联。用平民化的视角,从老百姓感受最深、最易理解的角度,反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生产生活,自然就能吸引百姓;其次是题材的民生化。报道要更多地面向普通群众;再就是写作方式的民生化。通过新闻报道,传达解释和宣传好国家大政方针,用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的语言来写报道,就会更易于受众接受。聚焦基层变化,反映民情民意。今年春节,山东电视台在《山东新闻联播》策划推出了“回家过年”、“新春走基层”等专题报道,记者以现场发现、现场追踪的方式,抓有特点的人物和故事,发出了一篇篇精彩感人的报道。这些关注民生生活、传递民情、反馈民声的报道,融合了这个变革时代观众的收视心理。
三、电视民生新闻的特有表现手段
民生新闻的立足点,是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它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广泛采用人文叙事手法,注重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电视民生新闻坚持真实、及时、客观地记录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就要求记者尽量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获得第一手新闻素材,充分展示鲜活的现场、感人的细节和最新的事件进展。
电视民生新闻应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尤其在采访、编辑、制作等方面讲究技巧,如在报道手法上,避免单一陈述式的报道,采用故事化,并结合现场、同期声、细节等表现手法;在制作手法上,运用适合报道内容的配乐、快慢镜头、动画等,增强收视效果;在节目内容和结构上,可以设计不同特色的板块,做到表现形式新颖、精美,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民生新闻节目中,生动的画面、鲜活的市井语言和大量的同期声,使媒体与百姓实现了零距离的贴近。电视民生新闻还要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如DV爱好者的参与、受众对事件的评说、民众提供新闻线索、参与栏目活动等,这些都能调动受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
四、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民生新闻是对新闻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和丰富,其写作特点和规律也与传统新闻有所不同。
民生新闻在风格定位上,以平民姿态说百姓事、讲百姓话、让百姓说话,实现了对传统新闻报道对象的转型、内容的调整、形式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严肃的新闻“一统江山”的格局。民生新闻重视对生活“细节”的刻画,体现对百姓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新闻人物形象不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以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模范为主,着意刻画普通人。
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情节化,情节细节化是民生新闻在写作上的要求之一,这使民生新闻在结构、情节、讲述与描写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近年来媒体流行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闪耀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展示了一种人性的崇高美。
民生新闻的民本定位,使得叙述语言追求生活化、口语化,幽默含蓄,平实有加;记者亲近的现场采访、主持人颇具亲和力的播报,以讲故事、聊天的口吻和方式向观众展示新闻事件,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真正在大众传播中体现了和谐人际交流的特色。这种跨越距离的美是传统新闻所不能比拟的。
新闻点评是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生新闻不同于传统新闻的根本所在,是民生新闻的魅力之源。要写好民生新闻的点评,记者编辑要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要用心体会百姓对问题的真实心理和看法,并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电视民生新闻是时代的产物,适应了党和政府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了民众对精神产品的诉求,它的个性特点,使得独树一帜的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大家庭中的绚丽“奇葩”。
作者:山东省广饶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