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撤并,该缓行
苏延清
近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调整中小学布局时,对条件尚不成熟的农村地区,要暂缓实施布局调整,自然环境不利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原则上暂不撤并。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许多有识之士对我国已实施多年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行着理性的思考。毋庸置疑,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又一曙光。
回顾8年来我们走过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之路,有喜有忧,喜忧参半。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在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经济差异较大,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没有很好地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而是将布局调整片面地理解为“撤点并校”,采取一刀切的政策,掀起了大规模撤并农村学校之风,在这些地方 “就近入学”早已成了许多农村孩子破灭的梦想。在这些地方,国家解决农村上学难问题的初衷不但没有真正地实现,反而暴露出了诸多令人担忧的矛盾和问题。
1.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布局调整后的中小学校,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大班额。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校的教室、活动场地、图书仪器等硬件建设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而多数合并后的中小学师资只能是原有区域简单的重组,面对出现的大班额的新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现象并非个别。
2.辍学率出现反弹。中小学撤并后,使得许多原来就近上学的学生因寄宿产生了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等每年不菲的新开销,而个别地方寄宿制补助迟迟没有很好地落实。因此,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无奈地选择披星戴月的“长途”走读上学。不少家长由于孩子年龄太小,异地就读又不放心,只能选择陪读,他们要额外承担政府三令五申难以取消的“借读费”、租房费等费用。久而久之,在一些地方出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新一轮的辍学反弹现象,就不难费解。
3.学生安全隐患突出。一些地方,在布局调整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学生密度和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盲目地撤减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导致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途较远,有些学生往返要步行十几里甚至二三十里;有些地方学生上学要爬山路,过塬沟,既费时又危险;一些地方虽然学生能乘坐交通工具,但是很多乘用车辆都是农用车,即使是客车,不少也没有达到安全要求。因此,学校撤并后,安全隐患一直是很多农村学生家长最大的一块心病。
4.城镇中小学超大班额现象日趋突出。由于农村生源的大量涌入,一些城镇中小学校早已人满为患,有的学校部分班级学生人数多达八九十人,甚至超过百人。造成这些学校教室、活动场地、教学图书仪器等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对教育教学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难以克服困难的同时,学校的安全工作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强调将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期盼着农村义务教育花红柳绿的春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