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巧借课文插图,快乐说话与练笔 

                    文/晏玉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人教版新教材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其中大量的课文插图清新明白,易教易学。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教材出发,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资源,挖掘可以让低中段学生进行说话与练笔训练的“话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语言文字的实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口头与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借用课文插图 变静为动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对于他们而言,写话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内容,形成了作文难的心理障碍。要消除这一心理障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小学生有物可写,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看图写话的训练方式,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难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发挥他们的语言优势。           

    而课本中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往往使人浮想联翩:那桃红柳绿的景色,活泼可爱的动画,学生更是喜闻乐道。它不仅使学生享受美,更有语言训练价值。对低段语文教师来说,巧用这样的插图,让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写话,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时机,让学生把依静止的图画说活写活,把无声的画面说成写成有声的。 

    二、巧用课文插图 变简为丰 

    小学教材中的许多课文由于篇幅限制和作者布局的需要,有的在细节处有省略,有的在结尾处言虽尽而意未完,这些都为学生的语言表达留下了广泛的说话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巧借课文插图这一桥梁”,让故事得以延伸。立足插图,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的补白训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使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有的时候我们则可以利用课文插图中人物不同表情动作的对比关系设计说与写的练习,在说话写话的过程中,既训练了语言,也发展了思维。语文课本中有些文本的语言由于受到篇幅的影响,对某些内容描写得比较简洁。而这些内容,通过老师适当的挖掘,恰恰能够让文本的内涵变得更加深厚,使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优势,善于引导,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填补了文章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一些空白。

    三、巧改课文插图 变旧为新 

    课文插图是一种灵活的资源,有时候,教师也可以合理改编,巧妙利用。笔者试着在教学中利用改编插图,让学生转换课文的表达形式来写作,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孩子阅读面的扩展,原有的故事情节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爱因斯坦说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学生的想象一旦被调动起来,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如同翱翔的雄鹰。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在已学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寓言故事,其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形象夸张可笑,情节生动有趣,其中的动物还有一些固定的性格特征。因此,教学时,让学生在感受寓体形象,理解寓意的基础上,利用课文插图进行适当调整,在改写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样的训练,给了学生仿照的模式,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然易于动笔,有话可说。教师对插图的改动也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写话的兴趣,使他们都乐于进行编写。写话过程中,有的学生仿照课本的故事情节进行编写,也有的同学自己进行了创新。通过经常性的练习,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安徽省 灵璧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