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石门县三圣乡中心学校  袁学旭

 

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和知识攀亲戚,直至诗意地栖居,是我在新课程改革后所做的探索。

             寻找知识的老家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厌学,主要原因就是未能做到学以致用,未能把知识内化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更谈不上把知识融化到自己的血液中。针对这种现象,我不断的思考如何启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大量的涉猎了各种书籍,追根溯源,寻找知识的老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蔡元培说过,用美育代替宗教;黑格尔则说,宗教是艺术的最高阶段,二者说明宗教里面也有不少优秀的文化内核。佛家经典《真智慧之门》讲述了人生只有三大问题:1快乐是什么?2为什么有人不快乐?3怎样才能得到快乐?于是我就从“快乐”入手,出了周记《做读书笔记的快乐》,答案让我讶异不已:

  “当我读着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林黛玉的‘花谢花飞花满天’时,总觉得那诗句淡雅、清秀,余香满口。”

 我很惊讶做读书笔记的力量,它使我为了感受而阅读了许多有价值的书籍,它培养了我的发现、感受、思考的能力,它使以前人生、信仰、欲望’……那些陌生的词儿在我心中已是非常熟悉。
       学生的性灵文字让我豁然开朗:知识的老家竟然是快乐,难怪乎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攀者,建构也

   让学生和知识攀亲戚,“攀”作何解?攀者,建构也。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建构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上的最大发展。例如,中学生都特别关注“友谊”,我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然后给同学们讲述了著名散文大家余光中所写的《朋友四型》:

   一是高级而有趣。学问渊博,又不乏幽默风趣,就像新鲜的水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很好。

  二是高级而无趣。学识多,但做人机械刻板,和他交往像吃药,对身体有益却有点苦。

  三是低级而有趣。这种朋友极富娱乐价值,世界上任何话题他都能接下去,至于怎么接法就不用你操心了。他的全部学问就在不让外行人听出他没有学问。

  四是低级而无趣。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整天无精打采。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余文进行了发挥:第三种类型的朋友就像口香糖,口感好却无营养。部分同学的审美追求仅仅停留在口香糖的层面上,并以之为时尚,这种不图进取的倾向相当危险------课后,“幽默王子”张宇同学挺严肃的问我:“袁老师,你说我像口香糖吗?”他这一问,让我感到欣喜:张宇同学正在主动建构自己的友谊观和人生观,学习内驱力已经启动了。果不其然,他在周记中写道:我要让同学们发自内心的佩服我,让自己有一种“椰风挡不住的魅力”。说到做到,他断然“淡出江湖”,潜心于学问之中,刻意追求一种有意蕴的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对少年儿童经验的改造。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极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如谈理想时,有学生说“我要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书”,还有学生说“人的生命是一根香烟,理想就是打火机,理想能够让生命燃烧起来。”个性化思考将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好的整合起来,教师倡导这种学习方式,知识定会慢慢渗透到学生的血液中,定会改变学生的性格和气质,从而抵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让学生和知识攀亲戚,才能建构学生学习的乐园。

                 诗意地栖居

  语文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知识攀亲戚就容易多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和学生共同建构精神家园,直至“诗意的栖居”。就像一位同学在读书笔记中写道:你闻过青草的香味吗?那种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幽香最能浸入肺腑。袁老师带给我们的读书笔记交流会就是这个味道哦!清新恬淡,却能真正打动人心,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爱,学会了超越自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