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校 “后进生” 转化策略之我见
江西省泰和县特殊教育学校 旷玉如
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质上有偏差的学生,他们有的学习成绩较差,有的行为习惯常与学校规章制度、纪律要求相悖,甚至存在严重的思想品德问题,这些势必影响学校良好学风、班风和校风的形成。因此转化聋哑“后进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如何有效转化?
一 、 对聋哑“后进生”多施“慈母爱”
聋哑 “后进生”往往表现不守纪律、不爱学习、打架骂人、损坏公物、搞恶作剧、自私任性、小偷小摸等。革除这些不良行为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只有用耐心和爱心去感化他们,力避以刺激性语言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我教过一名这样的学生,一度有偷窃的毛病。一天他的同桌买了一支钢笔,可当天下午便不见了,经过查询了解,又是他的老毛病复发了.我当时气极了。但我尽量克制自己,对丢失钢笔的同学说:“别紧张,是你的钢笔太漂亮了,有位同学想借去商店让买同样的一支,可又担心你不借,所以悄悄拿来找我,让我替他保密,明天一早就还你。”我又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借笔的方式不好,你看丢钢笔的同学多着急呀。明天一定要还给他。以后借东西要先打招呼,等同意后再拿。”第二天,那位丢钢笔的聋哑同学果然在桌屉里发现了自己的钢笔。这位“犯规”的同学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来找我道歉,并保证再不重犯。
这表明班主任只要善待“后进生”的过错,以“和气”代替“火气”, 以 一颗慈母般宽容心去感化,那么“后进生” 转化方能奏效。
二 、对聋哑“后进生”多洒“医生情”
常言道:做思想工作应该“对症下药、治病救人”。好的医生治病能药到病除,关键是能诊断细心。转化聋哑“后进生”亦是如此,应学医生多洒情。 一般来说,班主任和教师的眼中,爱学习、守纪律、听话的则是好学生。其实后进生“后进”仅仅表现为某一方面暂时落后,不能对他们进行“全盘否定”,要善于发掘他们的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有的学习兴趣不高,但对乒乓球感兴趣;有的贪玩好动,但画画得好;有的平时喜欢欺侮小同学,却能弹得一首首好曲子......如果教师善于发掘他们的“亮点”,为他们特长、兴趣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许多曾经是“后进生”的残疾人乒乓球冠军、画家或音乐家。我班有一名同学,文化课成绩差,但体育成绩突出,在每学期的运动会上,他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于是我抓住这一点在班上对他进行表扬,让同学们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善于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我还专门组织了一次队会,主题就是“找优点,找长处”,让同学们互相找对方身上的优点、长处,使后进生认识到自己也有长处和优点,从而产生赶先进的勇气. 班主任和教师还要多关心“后进生”的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此外对学生的关心要非常细心周到。如当学生生病了立即送他上医院,学生衣着单薄时,想法给他添上一件,当学生丢失了钢笔,为他买上一支......使他们认识到“我再不改正错误就对不住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三 、 对聋哑“后进生”多用“婆婆嘴”
“婆婆嘴”的特点是长辈针对小辈容易犯错、容易反复的毛病经常提醒或叮嘱。对待“后进生”的转化,更要以“婆婆嘴”多疏导。“后进生”的转化,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的几个阶段。班主任要把握“后进生”醒悟和转变的良机,即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使他们的进步愿望变成进步的行为,又使正确行为不断地强化而巩固下来。当他们在进步中出现反复时应找出原因,因势利导,而不能“半途而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进行疏导,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否则出现反复,就训一顿,那就“前功尽弃”了。只有以班主任的“婆婆嘴”, 才能真正感化“后进生”。
四 、 对聋哑“后进生”多交“朋友心”
在建设优秀班集体,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激发后进生为班集体出力、争光的热情与自信心,“后进生”一旦有了点滴的进步,做班主任的应为他们鼓掌加油,以一颗“朋友之心”与他们交往。如果对于有影响班集体荣誉的“后进生”的过错总是用“你真笨”、“你是班里的尾巴”、“老拖后腿”等“禁语”来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往往会促使他们自暴自弃。因此在指导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禁用这些语言,常用上“你真行”、“你的进步很大,希望你继续努力”、“老师理解你、相信你”等言语来鼓励学生,寄托老师对他们的殷切希望,这类学生就会乐于改正自己的缺点,迎头赶上先进。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交往中,不用“禁语”,多用“寄语”, 以朋友之心与学生平等相处,则转化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聋哑学校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一门非常艰苦、复杂的,而又科学的综合性艺术,这需要班主任坚持不懈地对残疾“后进生”多施“慈母爱”,多洒“医生情”,多用“婆婆嘴”,多交“朋友心”,就一定能使“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卓有成效,并有力推动优秀班集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