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生自尊心的培养
云南省永胜县职业高级中学 刘玉菊
众所周知,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较差,在初中时不被老师重视甚至受到排挤(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伤,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产生了诸如妄自菲薄、消极悲观、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不良情绪,并由此导致了厌学、纪律差、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失败等不利于上进的消极做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针对职校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呢?笔者以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职校生的自尊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源泉。”由此可见,自尊是每一个青少年,特别是职校生的心理需要,它能使人进取,催人奋发,走向成功。职校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自尊心不强,其实在其心中更是渴望和期盼教师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因此,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如何培养职校生的自尊心?
一、尊重每一个学生
职校生需要自尊,所以,我们对职校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从心理上真正尊重他们的人格,决不能采取冷漠和歧视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职校生的自尊心。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父母要离异了,心理负担很重,并于法院开庭审判的当日离家出走,走后,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老师,我不想离开班级,不想离开同学,但我害怕,我不知道怎样来面对现实和同学……”后来,几经曲折,学生终于被找回来了,但学习态度却一落千丈。对此,我并没有鄙弃他,而是更加关心他,爱护他,尊重他。终于,他被感化了,认识到了自己的现实,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投人了学习。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帮其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说,尊重学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前提。
二、信任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不但要尊重,而且还要信任。信任学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刚接任九八电一班时,我在班上就强调了我的观点:“我相信每一位同学能够在九八电一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不管我们现在条件如何,只要我们去努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实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仍旧反复强调我的观点,这使同学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并逐步改正自己原来的一些缺点,重新树立了自己的信心。
三、宽容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的“宽容”是指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空间,给学生一个认识错误的时间。根据职校生违反纪律具有反复的特点,我在班级管理中制定并明确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允许同学犯错误,但不允许同学不改正错误。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开导,给学生以改过的时间和空间,从而逐步来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我们班上暂差生很多(在刚刚人校时五门功课加起来低于200分的1l人),他们在上课时经常不听课、讲话和做小动作,有的时候甚至还顶撞老师。对此,我没有盲目地、主观地进行处理,而是经过客观分析,采用疏导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从心理上主动地改过。经过反复的教育和长期的观察,他们的表现确实提高了一大截,并且得到了有关老师的认可和表扬。
四、激励每一位学生
职校生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他们仍然是州群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大、蕴藏着巨大潜能的青少年,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地激励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结合班级的特点,我有目的的实施了目标滋城、一共创文明班,争做文明人;精神激励—赞扬落学生,鼓励学生;个体激励—找同学谈心,特别是后进生,帮其找到闪光点;整体激励—利用班会,总结班级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的荣誉感等方法,极大地毅噢发了学生的自尊心,为班级的管理创造了许多正面效应。
五、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良好的集体里,自尊心是很容易培养起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握尊心,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首先,我们要利用各种途径创设一个良好的人际·气氛。民主平等、友好融洽、宽松的人际关系,既是共同良好行为规范的体现,又有利于自尊心的发展。其次,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团结奋进、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整个班风、学风建设、更有利于学生荣誉感的形成。基于此,我在管理班级乌期间,十分重视集体活动的机会,为同学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两年来,我们班因参加集体活动而获得的荣誉达到14项之多,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福信心,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心。
六、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前面分析的五项假若是外部动力的话,那么,自我评价能力则是培养自尊心的内因。根据心理学的暴研究和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经过我们的教育和培养,学生是能够接受外部的评价和影响,并且能够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的。我们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大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能从服从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进行评价,能从片面性的评价发展到全面地进行评价,能从偏向于对他人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的评价。根据职校生的特点,每次和同学谈心的时候,我都有意识地追问几个为什么,力争让学生找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让学生下次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经过两年的教育,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分辨出事件或做法的是与非、对与错,并能够采取相应的行动。这样就为自尊心的形成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的条件,可以说也是决定性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