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广东省五华县洑溪中学 陈开发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始终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目标。语文教学过程应如何加强情感教育,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除了对基础知识没有放松要求外,强调了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品质、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教育,强调了情感教育。回过头来看看,过去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既然知道过去的不足之处,现在就应重视过来,认认真真抓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这是时代所需,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

二、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大多是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关、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令而不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见而又单纯的心灵,《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有所感悟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做主动的探究者,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

过去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学生机械地学习。作为教学战线从事教学多年的教师,都有深刻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说明这位教师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说明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正说明教师教法对头,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学高为师,学正为范。”教师能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了学生,让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言教师更是如此,语文教材的具体内容更多地秉承着儒家文化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四、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

传统的学习方法,多是强调听、说、读、写这几个环节。在新课标中的语文学习,这些方法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是不可忽视的。但新课标的要求语文学习应站在新的高度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要求师生互动,互相信赖的学习。因此,要求我们应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为让学生多参与学习,让他们同学之间能互相交流、沟通,在学习中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同学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

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悬殊;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

因为初中学生年龄不大,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会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真正做到扬长避短的效果。这种合作学习的效果,会令人满意的。

五、改变过去单调的教法,多采用情感激励的形式。

情感激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创造激情情境。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激发的过程。要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纳和消化。教学中要注意两方面的情感体验,一是学习热情,即创设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成功体验,即通过创设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受到成功的积极体验,促进知识掌握的喜悦。

2、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把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就会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将学习内容与周围熟悉事物的结合应用中,明确学习内容的价值所在,通过实际应用,强化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3、开展多式多样的活动。活动育人,交往育人,会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富有“人性”。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当然,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策划,设置各种形式,把学过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耳、动眼、动脑的过程中,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4、开展讲故事、举实例、组织演讲等活动。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实例和演讲等都要有新意,结合教学内容,用饱蘸着情感的语言,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促进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产生碰撞,心灵上得到洗礼,灵魂上为之震撼。让学生在充满哲理的故事中,陶冶情操,体验人生,感悟生命。

5、课堂上开展质疑提问。课堂上开展质疑、提问,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让学生讨论回答,也可以让学生问,叫学生回答,最后由教师小结解决。这种让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学生印象特别深,学生也能牢记在心里。这也有利于情感教育。

总之,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增长了知识,发展了个性,健全了人格,这才是语文情感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