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极差”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刘国安

“极差”效应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掌握程度的高低,完成身体练习质量的好坏,以及思想意识品质得以磨练的强弱。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法得当,诱导得体,就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反之,就会促使学生两极分化。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针对初中学生自控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均较差这一特点,积极主动进行教学探究,总结出“极差”效应,认为从良性发展的关键,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爱生,是“极差”效应从良性发展的前提。

爱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把它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在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各项体育技能水平等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距。尖子生、良好生、困难生会随之而产生。教师在爱尖子生、良好生的同时,更应该关爱困难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放弃他们。应从行动上鼓励他们,在学习上指导他们,并制订出适合于困难生的教学目标、评价目标和达成目标。只有这样,“极差”效应就是积极的。所以说:爱生,是“极差”效应从良性发展的前提。

二、教学分层,是“极差”效应从良性发展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为体育优秀生,B层为良好生,C层为困难生。在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评价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等方面分别体现在不同层次上。这样,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例如: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学。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A层为力量、速度、爆发力好的学生,B层为力量、速度、爆发力稍差的学生,C层为困难生。根据学生实际,制订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达成目标和评价目标,只要完成目标即可获得成功。实践证明:困难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容易获得成功。故分层教学更快使“极差”效应从良性发展。

三、适当引入竞赛,是“极差”效应从良性发展的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动作掌握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适当引入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完善,在竞争中展示自我,并为他们创设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例如:原地双手头上掷实球教学,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比赛:规定A组的同学超过B组的同学2米,超过C组的同学4米为胜;B组同学超过C组同学2米为胜;C组同学只要控制A、B两组不超过规定的距离即为胜。组织这样的让距比远比赛,目的是让每组参赛者的名次均接近,使每一组同学都有不同的体会。同时,不定期设立了“优美技术动作奖”、“远度王”、“积极参与奖”等奖项,其目的是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说,适当引入竞赛,是“极差”效应从良性发展的手段。

四、充分发挥体育尖子的骨干作用,是“极差”效应从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体育教学中,会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涌现出一批尖子生,他们身体素质好,头脑敏捷,反应灵活,动作协调,掌握动作技术快。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他们的才干,不仅会更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且会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促进同学间友谊的发展。

实践证明: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一句由衷的赞扬声和一个满意的眼神而引以为自豪,同时对教师增加一份爱;同样,当老师让他帮助一名“困难生”纠正某个动作时,他会认真得让人感到惊叹。而“困难生”在他们的耐心帮助下,会萌发强烈的进取心,努力地纠正自己的动作,提高动作技术质量。例如: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学,教师可让动作技术好的体育骨干对动作技术不规范或错误动作的学生实行“一帮一”活动,让他们在互帮、互学、互助以及互评中掌握动作要领。

总之,体育教学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极差”现象,要使这种极差现象产生的效应呈良性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科学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倘若两者能有机结合起来,“极差”效应会更加呈良性发展。

                    广东省五华县梅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