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对此,我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一、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深入地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抓准能让学生兴奋的点。

   例如教《草原》一文,一首悠扬的《牧羊曲》立即将学生带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教《月光曲》一文,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时而铿锵有力,时而舒缓缠绵,令学生陶醉。此时,老师再说这优美动听的乐曲便是《月光曲》,那么学生自然很想知道《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教《十里长街送总理》,那催人泪下的哀乐,立刻把师生的心揪紧了,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们心情的悲伤、沉痛。正因为有了这样好的开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课堂,促进了教学的流畅性、生动性和效率性。

二、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自主探究,放手质疑。

 放手并不是说撒手不管,教师应在此之前给出探究的范围,比如:初学一篇课文老师可让学生自学生字,看看你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作顺序是什么?从中领悟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自探之后,采取汇报成果的方式谈自己的所获和所疑。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要快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于学生谈得不够深的问题要抓住契机主动出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教师要经过整理制定出下一环节的学习任务,做到以学定教。

2、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教师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展开师生、同学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共同提高。

   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一部分学生认为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还没走出草地他就牺牲了;另一部分则认为老班长完成了任务……在学生争论不休时,老师适时抛出了问题:为什么老班长在临死前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呢?问题一出,有效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然后学生通过再读书再讨论再深入地理解,终于明白:老班长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尽管他为之献出了生命,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可见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诚。

三、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充分地分析教材,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

如我在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的。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并给出了几种查阅的途径。由于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又通过交流,学生增进了对鲁迅的了解和崇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归纳性的语言讲述,这又很好的训练了学生抓重点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反思,不断地提高。

作者:贵州绥阳县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