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河南  王紫娟 

           

      在课堂上,学生学会了辩论争鸣,学会了合作探究,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教师成了教学民主中的“首席”。课堂教学中动感、鲜活与自主交相辉映,不时闪现孩子们的真知灼见。但与此同时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值得静下心来深刻反思的尴尬局面,这让我看到了热闹自主背后透露出的随意、浮躁以至放任。下面,本人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的思考。

        一、合作——应从形式走向实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我们也困惑地看到:小组合作在语文课堂中较为普遍,显而易见这样的合作效率是不高的,是形式主义的走过场。那么怎样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呢?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

      二、探究——应从浮于表面走向深层挖掘

      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深究语言文字,常常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对感知后的信息交流会呈现出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教师不可忽视了对学生的深入引导和巧妙点拨。教师应树立人本意识,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学有所获。让课堂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

    三、交流——应从追求热闹走向学会倾听、富有个性

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张扬个性,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提出的同一问题学生往往有不同的剖析、不同的观点,就像修改病句一样有多种方法,多元解读。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能够使课堂变得活跃动感,精彩纷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十分必要的。倾听能使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促使学生萌发灵感,举一反三,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只有学会了细心聆听他人发言,才能使每个学生的解读感悟多元化,富有个性。

四、目标——树立问题的解决并不是终结的观念。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通过情景、疑问、破绽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深思、质疑、想象、探究。知识的传授只是我们的一个目的,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应该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达到“学大于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