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改革开放30年乡镇成教的发展历程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镇社区教育中心校 林芝萍

今年,中国改革开放恰好走过30年的光辉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们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同样取得长足进步。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在这30年中,得到了空前发展。回顾我国乡镇成人教育发展的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将为乡镇成教自身的健康发展,为完成党的赋予的时代使命,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改革开放前,乡镇成人教育在废墟上发生,又因“文革”归于荒漠。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举。由于一直处于战乱中,国家经济凋敝,教育缺失,成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1949年,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1950年,政务院(即后来的国务院)发布指示,确定把工农教育列为国家教育工作的重点。针对当时文盲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严重状况,同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发出了“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号召。解放初期,乡镇成人教育主要以扫盲为主,以小学教师、中小学生和社会知识青年为骨干,以村为单位,开办农民夜校,进行识字教育,扫除文盲,采用包教包学,送教上门的方法教学。以无锡市前洲镇为例,1958年前洲乡(镇)建立扫盲核心领导小组,这一年前洲乡(镇)原有文盲、半文盲2286人,扫除文盲、半文盲2195人,占96%,前洲乡(镇)宣布为无盲乡。60年代初期前洲乡开办工农业余文化技术学校,全乡掀起了学文化、学技术的小高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仅成人教育全面停止,就连普通教育也受到极大的冲击。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解放后的17年教育,被认定为是“资产阶级教育路线”专了政。十年“文革”,耽误了一代人,正常的教育秩序被破坏,乡镇成人教育更加无从谈起。在高压的政治环境里,在高强度的劳动作业下,成人接受教育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均遭到了摧折。

二、1977年-1985年,乡镇成人教育如解套的骏马,在中国大地上迅跑。

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恢复高考制度开始的,恢复高考不但赢得了民心,为真才实学者提供了灿烂的前程,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而且为整个社会营造了崇尚知识崇尚教育的氛围。新时期的成人教育,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职工“双补”(对1966年后进厂青工的基础文化和岗位技术教育补习)“双补”活动很快激活了因“文革”而“被耽误的一代”人的“大学梦”出于“将文革造成的损失夺回来”的补偿心理他们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强烈渴求。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方毅在大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举办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和夜大学,努力扩大招生数量。198095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积极恢复、大力发展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方针,并将函授、夜大纳入高等教育事业计划。1979~1980年,成人高教迅速铺开;1981年报考人数突破百万;1982~1984年,报考人数持续增长;1985年达到峰,当年报考人数超过170万,录取新生78.8万。同期,初等、中等成教也蓬勃兴起。

无锡市前洲镇是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全镇总面积36.54平方公里,全镇常住4.2万人。改革开放使该镇的乡镇企业如鱼得水,同时拨动了企业对知识文化和技能技术的渴求,为适应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企业、单位自已开办培训班为主,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成人的学历、技能培训。1984年前洲举办机械制造大专班,前州卫生院开办医工中专班,谢村印染厂开办印染技工班,前达毛纺厂组织职工外出培训学习毛纺专业。当年全乡开办19个专业班,学员1092名。1986年建立前洲乡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前洲村开办技工学校,全乡开办成人教育培训班18个,学员1236名,选送大中专院校学习的学员110名,外出培训学员300名。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乡镇,吹浓了人们渴求知识,提高学历,增加才干的希望。

三、1986年-1991年,乡镇育经历低谷,促发反思与调整

1986年开始,成人学历教育滑入低谷期。导致成教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客观上,一方面是被耽误的一代圆了大学梦(想上又能考上的基本都上大学了),另一方面是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加大了对职工学习的限制;主观上,一方面是1986年夏季开始实施的全国成人高教入学统一考试和招生计划的刚性控制,提高了入学门槛,另一方面成教的普教化以及连带产生的学用脱节工学矛盾,也制约了成人的学习积极性。1986年,成人高教报考人数迅速下滑至130万,录取56.4万;1987年-1991年间,除个别年份外,年报考人数均徘徊在110120万之间,年录取人数不超过50万。

与“大气候”相同,前洲镇的成人教育在这段时期出现了萎缩的迹象。追求知识,追求学历的热情有所减弱,报考成人高校的人逐年递减;一些企业由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出现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而对短期内不能显现效益的职工教育积极性不高。镇政府虽然根据上级的要求,设立了“成人教育中心”,但仍然是无校舍,无设备,无员工,只有一位教师当“光杆司令”,做一些填表统计数据的工作。当时的条件可以概括为四无,即校牌看不到,校址寻不到,电话打不到,文件发不到。

成人教育的滑坡,促使成教界进行反思、调整19876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把开展岗位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并首次提出成人教育实行三种证书制度。经1987年后半年酝酿,19881990年,一种入学门槛较低、更注重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并克服工学矛盾的行业、岗位专业证书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鼎盛时期曾达到年80万人的培训规模。

四、1992年-1999年,乡镇育再掀热潮,并持续升温

改革开放的发展带来了多元的经济发展,也催发了多元的成人教育的渠道。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掀起新高潮,顺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率先启动“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将成人教育带入“以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各级各类成教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例,1992年,“二轮成教热”初露端倪(报考人数144.3万,录取59.2万),1993年显示势头(报考170万,录取86.3万),1994年掀起热浪(报考189万,录取近90万),1995年潮头持续高涨(报考216.6万,录取91.4万),到1997年,成人高校录取新生首超100万。与此同时,1993年秋季成人高等自学考试报考者突破200万,1994年春季达到276万,秋季上升为295万,1995年春季又猛增到365万……同期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也热浪滚滚。

这一时期,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1992年8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积极发展”成人教育;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94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方针;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

前洲镇在这一时期抓住机遇,拓展农村成人教育阵地,虽然此时的成教还只局限于成教办,政府对成教的重视已经加强,配备了专职成教校长,并于1994年成立了前洲镇老年大学,1996年前洲镇成教在政府的支持下,借用了前洲镇水利站的一层楼面,做了两个教室,正式以学校名义招生办学。成教中心在艰苦的环境下,为适应前洲蓬勃发展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力求把终身教育理念贯彻到成教工作中去,使成教变成青少年发展兴趣的第二课堂,成年人提升学历的高等学堂,老年人老有所乐的大学殿堂,并于1996年创办了江南大学经济管理和会计大专班,江苏省英语初级考证班,老年大学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在暑期还举办青少年书画班、英语班等。成教中心督促企业搞好职工培训,使企业职工的培训率达到40%,1998年与镇科协合作创办了155人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使专技人员继续教育步入正轨,与农业公司合作,做好“送技下乡”,科学种田,积极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教育初现端倪。并于1998年前洲镇成立了乡镇自学考试服务站,首次报考就达150人。

1996年前洲成人教育中心校被评为无锡市合格成教中心,1998年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验收。乡镇成人教育终于有名有实了。

五、2000年-2008年,乡镇成人教育向纵深发展,呈现美好前景。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工业经济进一步强化,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并以加入WTO为标志完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重归世界经济体系。要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民素质就必须同步甚至超前提升,这为成人教育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经过20余年发展,我国成教已形成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比较协调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灵活的应变力和强劲的创新力,能在各种情况下奋斗竞争、生存发展。再加上教育部在新架构运作下对成教的思考、引导,20004教育部职成教司下发的《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以及由此开始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成为成人教育发展进入崭新阶段的起端;2002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职业教育地位、作用三重要一必须(重要基础、重要途径、必然要求、重要举措)的肯定,也是对成人教育地位、作用的肯定,该决定成为成人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因此,2000年开始,成人教育开始向纵深发展。兴起五个增长点1.社区教育——国民现代化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习型社会构建的着力点;2.干部教育——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阵地,现代化建设骨干力量培养的关键点;3.职工教育——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主阵地,工业化、信息化建设的助推器;4.农民教育——农业高新科技推广的主阵地,产业化农业发展的加力器;5.就业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智能素质就业能力的主阵地,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稳定器。这五个方面的突破,已经显示了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无限光明的前景。

前洲镇政府意识到成人教育的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002年将成教中心校迁入原来的中心小学,前洲成人教育终于有了自己的阵地。2003年前洲镇正式成立了社区教育管理机构,通过了《前洲镇社区教育工作实验方案》,各村、重点企业也相应成立组织,明确专人负责。2004年4月16日,前洲人民政府还重新修订了“关于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实验方案”,进一步把社区教育工作落到实处。17日,举行了隆重的“前洲镇社区教育中心校”的揭牌仪式。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全镇形成了以“党委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区积极实施,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模式,形成了以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村社区学校为基础的二级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形成了以“专职教师为主导,兼职教师为主讲,社区教育联络员为主力,社区教育志愿者为主体”的教育者队伍。另外,镇政府还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按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拨付中心校,将社区教育纳入依法治教轨道,确保社区教育的推进与和谐社区的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已经成为构筑终身教育、社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基地。“要充电,到社区教育中心”已经逐渐成为乡镇社区居民的共识,学习培训成了社区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改革开放造就了大量的人才,发展了经济,是我国走向辉煌。乡镇成人教育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雨露下,也渐渐发展壮大,显出勃勃生机。从招生上来说,从从前的怀疑、偏见、白眼到现在争相蜂拥参加学习培训,甚至到了难以满足的地步,有的培训班要几期才能完成。从硬件上,乡镇成教从无机到借机再到有独立的微机教室,现在有的乡镇还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各种教室配备齐全,有会议室、图书室、活动室、创业教育教室,从培养人才来说,从一开始的扫盲教育到现在的本科学历培训,以及会计等专业技能培训,乡镇成教为农村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改革开放紧缺的人才。从师资力量来说,乡镇成教从一开始“光杆司令”,到现在按常住人口万分之1.5人的比例配足配好专职教师。

纵观改革开放30年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启示。第一,乡镇育的发展必须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社会需求是成教发展的根本政府重视是成教发展的要因体制改革是成教发展的关键依法治教是成教发展的保证;第二,乡镇成教发展必须具备优秀的自身素质,其中,理念更新是成教发展的导引创新开拓是成教发展的灵魂自主办学是成教发展的法宝服务质量是成教发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