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遭遇表铃声

   河南省济源市济水一中  李小艳

一、案例叙述

在课堂上,教师难免遭遇学生制造的有意无意的麻烦。                

   在一次历史课上,我正在讲课,突然,一阵轻脆的表铃声响起,我停了下来,同学们也在四处张望,大家都在观察声音从哪里响起,片刻间,声音忽然消失了;我接着讲课,同学们也都回过头来继续听课,正讲着,轻脆的表铃声又一次响起,我又停了下来,有的同学开始东张西望、低头窃笑,似乎在看老师如何收场;就这样,当表铃声有间隔地第三次响起时,有的同学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班里的听课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松懈。我也很恼怒,心想:这是哪位同学搞的恶作剧?本想不点名地批评,可转念一想:也许哪位同学不是故意的,批评反而不好,还耽搁教学时间,下课再说吧。于是,我沉默了片刻,用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扫视了一遍,继续上课,同学们的注意力也重新回到学习上来。下课了,我一边收拾教学资料,一边想着怎样处理这件事,就在我迟疑着走还是不走的时候,一位女同学怯怯地走上讲台解释:“老师,对不起,是我定的表铃,可我忘关了”。原来是这样,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发火。我赶忙说:“老师也猜可能是哪位同学不小心造成的,下次可一定要小心哟”。这位小女生听后,连忙一迭声的说着“谢谢老师,谢谢老师,我以后一定注意,我帮你把书送到办公室吧”。看着她如此讨好的样子,注视着她如释重负的笑脸,感觉她从紧张忧惧到逐渐放松,我知道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学生不需要批评,只需善意的提醒即可。我很庆幸自己多了份克制,没有让无意犯错的她难堪。其实我不过是没有武断地批评而已,仅仅因为我在课堂上的克制,学生竟这样感动。

二、案例反思

“表铃事件”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试想:如果当时我不是努力克制自己,而是非要把这个“恶作剧者”抓出来,会是什么结果。学生会觉得尴尬、难堪、委屈(她不是有意的);会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敌视老师;甚至会对老师产生成见,对这门学科不再感兴趣。学生对某个老师、某个学科的感情是很微妙的,老师往往不知怎么的就得罪学生了,甚至老师自己从未觉察。

“表铃事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我认识到:当教师在课堂上遭遇学生制造的有意无意的麻烦时,切勿轻易发火,一定要冷静、克制、忍耐、宽容、机智,学会化险为夷,不要让某一个人的过错影响全班的课堂教学秩序。这不仅是个教育技巧的问题,更涉及到师德问题。

作为老师,当我们迈进教室的一刹那,一定要提醒自己:我是一个教育者,我是一个老师,不能和孩子们一般见识,不管遇到多么难以忍受的情况,进行教育活动,必须静思如下问题:是当面教育还是私下教育?这两种教育方式哪种更适合当前的状况,更易被学生接受,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抛弃不合适的那一种。

教师要有清醒的自我反省意识和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教育,只有被学生从内心接受时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一定要摈弃那种貌似教育却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恶化师生关系的的假教育。我对自己做过的一次问卷调查记忆犹新。在那次问卷调查中,有一部分学生提出如下共同的建议:每一节课的时间太有限了,不要因为某一个同学犯错,不要因为批评这个同学而浪费大家的时间;上课的时候最好不要边上课边教育,那会让大家的心情很糟糕,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的确,如果教师实施的教育活动非但无效且令其他同学反感的话,这种教育应立即停止。

教师一定要具有宽容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不仅对犯错者本人,而且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但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宽容的底线,什么是应当宽容的,什么是不应当宽容的。对于一些小错误、失误,教师要少一些 “师道尊严”,努力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打动甚至是感动学生,用宽容的态度来化解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促进和谐课堂的形成,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共同总结失败的教训,在不断的探索中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