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新闻的写作


                         山西省文水县广播电视台   乔红霞


      一般说来,社会新闻是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气、社会问题为主的,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新闻报道。社会新闻是有别于时政新闻的一类型新闻。它可以分为积极、中性、消极三种情况。积极健康的社会新闻是我们报道的重头戏,应该强化报道,但是报道不好,往往会令人反感,所以要讲求报道的艺术性。要善于引导,寓教于乐。而对于消极的社会新闻,其报道技法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也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如何选择报道角度
        1、记者在采写社会新闻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新闻有其“软”的特点,写作技巧便“富有弹性”,需特别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角度的选择。新闻角度是指采访新闻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社会生活是极其复杂的,它决定了社会新闻角度的多样性。同样一个社会事物,可以从多个角度写出新闻。我们要求的,是选择最佳角度,就是最带社会性的、最为受众所关心的事物的一个侧面。社会新闻角度选择的方法,大致说来有:政治性与人情味,侧重人情味;工作与生活,侧重生活;行业性与社会性,侧重社会性。
       二、如何选择素材。
       写作社会新闻,尤其是写这方面的通讯、特写、新闻故事,往往需要大量素材,但社会新闻素材的取舍有其特有的原则,必须认真掌握。在写作中,社会新闻素材的取舍要掌握好“度”。在新闻事实总体上可取的情况下,其素材往往有的应取,有的不可取。应取的是那些有价值、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不可取的是无意义的、有副作用的。一般说来,具体犯罪情节往往有“教唆”作用,不可取;低级、庸俗、“色情”的情节有害而无益,不可取;揭人隐私等违背有关法规的素材不可取。
      三、热点的报道尺度。
      社会新闻回避不了对各行各业热点的关注。热点新闻的报道总的原则是既要注重新闻价值,又要注重社会效果,把新闻报道的着眼点放在有利于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记者采写时不能求一时之快,更不能煽风点火,要端正监督的目的,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还原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让受众独立地对新闻事实作出判断,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四、如何掌握表达艺术和方法
       社会新闻就其范围来说是非常广泛的,社会领域里凡涉及到百姓生活的世态人情、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等,都可以作为社会新闻报道的内容。而大量的社会新闻事实,发生在民间和社会底层,传播在平民口头,而且一些社会新闻的发生发展记者往往不在事发现场,通常只有基层百姓和“消息灵通人士”目睹和了解。面对这种情况,要成功地获得社会新闻线索,主要得靠记者自己多方观察,亲自发现;多跑基层,多结交“消息灵通人士”,广泛打听。由于在基层听到的、亦或是即使亲眼看到的,都往往是庞杂的、原始的事实,它们有无新闻价值,还得及时辨别,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社会观察能力,能快速地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真正挖掘出富有人情味、为读者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特别是对于负面、消极的社会新闻,在写作中,一旦遇到不得不交待的情景和细节时,应采取叙述概括的方法来交待,以避免对负面情景的渲染展览,避免对免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产生腐蚀侵害的作用。我们采写社会新闻的原则是,提倡健康的社会活动形式,宣传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读者的生活、学习和健康的娱乐服务,揭露和批判不良风气及一切丑恶现象。因此对犯罪案件的报道,不能写恐怖残忍的场景;对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要分析批判;对封建迷信活动,要选取揭露的角度来写。绝不能像资产阶级记者对待黄色新闻那样,肆意渲染、暴露,而不顾社会效果。
      五、如何运用语言。
      社会新闻“软”的特性,决定了写作可以更自由一些。除结构外,它的语言运用应灵活一些,而不必像写其他有的新闻那么“严肃”。它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尖锐,或泼辣,或轻松。其语言要通俗易懂,朴实自然,简洁明快,具有社会性,使报道的社会新闻故事性增强、现场感增强、可读性增强。这样,社会新闻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兴趣盎然、愉悦身心的行为,真正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