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新班级文化构建与实践研究

浙江建德新安江第一初中  汪  芳

判断一种教育活动是否合理,“基本的尺度是看它有没有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有没有使每个身处教育世界中的生命都焕发了生命活力,有没有使生命的能量通过这样的教育得到了增值、提升和扩展。” 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的火花”。 生本教育回归教育的本性,它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自我的“唤醒”。

一、现状反观:初中生生本教育需要寻求务实的路径

初中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新课改明确要求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把班级管理与初中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其发展结合起来,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使初中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然而,当前,很多初中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唯我性和自利性的倾向,如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少独生子女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然而,现行的思想教育中空洞的说教,对这一问题也难有回天之力。

导致现代初中生生命意识的淡薄的客观因素有很多,其中学校教育的忽视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本文就班级文化阐述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反观现有的初中班级管理,主要凸现出“刚性”制度管理过强,从而抑制了学生生命的活泼成长。刚性管理制度靠班主任的威严征服、压倒初中生。教师不去思考如何去促进初中生道德生命的成长,总是习惯于搞一些形式主义的活动,所谓的班队活动仅限于学习方面和纪律方面的说教,有的甚至干脆上语文或数学课,剥夺了初中生的诸多需要,使他们感到学校生活的枯燥乏味,以至产生厌学、恨学。

班级文化作为学生生活的微观世界,为学生提供富有个性的文化生活世界。班级可以有自己的文化见解与文化形式。与学科课程相比较,班级活动课,初中生对活动的内容更感兴趣因而,如何中把生本教育与班级活动实现整合,这不失为是对初中生进行生命启蒙教育的有效载体。在班队活动中,教师可以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教育当作活动的主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初中生了解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对别人造成影响,这样他就会了解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他也就能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

二、务实的路径:基于生本教育的班级文化内容及路径探索

(一)基于“生命认识”的班级显性文化研究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新课程引领着教师构建一种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   

“孟母三迁”说的是“环境影响人”。教室就是一个信息的交流站,需要经常地有大量信息的补充;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竞争和交流等。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每一面墙,让每一面墙都说话。下面就以本班教师为例交流一下教室环境布置。

1.学习园地。在班级中,学习园地的布置分两块,一块是优秀作品的展示台,另一块是仿照网站论坛设立的“班级论坛”交流区。在展示台,有时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有时展出优秀绘画等,一般更换较少,同时加上精心设计的版面,非常精致美观。交流区的展示内容更加丰富。有新闻快递;有课中小练笔;有表扬班中好人好事的;有对学校里、班级中某些问题有不同观点的;有查找所得的各种资料。学生在交流区每传上一个帖子,同学们都会以回帖子的形式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里交流碰撞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为了将交流区的活动搞得更好,我们聘请了两位“斑竹”,整理回复回收的帖子,以便于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每个月以出帖的多少和斑竹打帖子分评出新一届的斑竹。从此,学生的交流面就更大了,他们的思想也就更活跃了。

2.图书角。在班级里,曾开展“捐一本看50本,让图书流动起来的活动”。建立了一个“好书交换站”。平日里,交换站中总是整整齐齐地放着许多书,为了保证同学们看到更多的书,从学生中选出了图书管理员,建立了借书制度,规定了借还的期限。要求学生文明借阅。看完一本书后,还要交流一下看书收获,有时还摘录下许多读书心得。在交流区与大家交流。

3.植物角。每个小队照料一盆植物,只要能成活,到学期结束奖励三个小标签。再动员孩子们在家里养一些水仙花之类的植物。目的是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中的生命。    

(二)基于“生命交流”的班级活动文化实践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这样的几种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一旦触及初中生的生命需要,必将创造出瞩目的奇迹!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又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关注生命的需要,是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的首要条件。

1.设立“心灵对话”平台,了解初中生生命需要。在班内或开设“知心信箱”,或设立“悄悄话专栏”,或通过日记形式,设立教师和初中生心灵对话的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减少“问题孩子”产生的机率,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通过设立“心灵对话”平台,使教师亲近初中生主体的生命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从而使教育融入初中生心田,激发“自我实现”的强烈内驱力。

2.开展生命交往的主题活动。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请进来讲座的方法,让学生在愉快活动之余收获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读书节,学校会搞很多有关的读书活动;如:旧书交易会、图书超市等。艺术节,我们会进行各种文艺活动;有时还会联系派出所,进行法制教育;以强化学生的自护自救意识。      

3.亲子活动。个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沟通,初中生的个性必须在沟通中得以协调。教育应走出“自我封闭”,拓展沟通交流的时空,协调和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努力与家庭、社区建立多元沟通机制。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的直接影响,身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教观,有义务、有责任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了解孩子的思想道德状况,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我班每学期搞一次亲子活动,目的是增加两代人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以促进学生更优质的成长。

(三)基于“个性张扬”的班级隐性文化建设

初中生的个性是丰富的,初中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每个初中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每个初中生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初中生的潜能,发展初中生的个性,让个性自依附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向走向开朗。

1.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创设宽松氛围。宽松的氛围,是个性自由流淌的小溪,是个性自由穿透的阳光,是个性自由翱翔的天空。教师任何时候的严厉训斥、冷嘲热讽,都只会扼杀一个个创造的萌芽,使初中生丧失表现的信心和勇气,无故地产生自责和恐惧心理,使个性发展陷入依赖、封锁、禁闭的尴尬境地。相反,教师对初中生亲切的交谈、信任的注视、宽容的微笑,以及融入尊重、关爱的举手投足,都可以构成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置身于这种氛围,才能产生“如沐春风”的愉悦享受,使自己的个性彰显光彩。

2.关注生命的个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发展初中生的个性,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初中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我们努力创设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鼓励初中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水平、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特长培养等方面都满怀信心地去进取,让初中生有发展个性的机遇,有成功的体验。我们采取举办初中生个性特长展示的方法,开辟“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等班级个性展示擂台和班级个性展示擂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达到弘扬个性、实现自我的目的。

(四)基于“生命成长”的班级逆境文化探索

关注生命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关注生命的和谐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着眼于初中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初中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在关注初中生学习、做事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初中生的成长历程。

1.关注生命的发展,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个体身心健康的成长离不开挫折,在一定条件下适度的紧张和必要的压力对提高机体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有益的,挫折能促使个体分析挫折情境及造成挫折的内外因,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展自己。现在的初中生养成了依赖心理和养尊处优的坏习惯,遇到挫折便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痛不欲生。为此,我们适当地设置一些挫折情境磨练初中生。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初中生周围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

2.关注生命的发展,提炼学生生命中的故事。

“生活即教育”,德育课堂应是一个开放的、没有时空界限的生活课堂。新课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及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自编教材,提炼学生生活中一些典型的、反映学生思想面貌的小故事,将是很好的教材。我们教师要用一双慧眼,去捕捉学生生命中细小的浪花,不断地满足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如开展“收集中外美德故事”、“我的故事小档案”等活动。

概而言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生命中的浪花,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琴弦,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培养,使初中生初步享有一个完整、愉悦的人生,对自己的生命前景充满憧

三、成效的梳理:形成以生本教育为张力的班级特色文化

(一)学生层面:生命的意识在不断提升

——了解生命之现象。了解各种形态生命的诞生、成长直至死亡的过程,了解生命的不可逆转性;了解生命中的挫折和缺憾,并学会不轻言放弃,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会了珍惜生命,学会感恩。

——领悟生命之价值。促进初中生认识了生命的独特性,认识生命之于自己、他人及社会的意义,学会了处理好“己我”、“人我”和“社会与我”的关系。首先,要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天生我才”,活出尊严;其次,要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懂得欣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会与人平等相处,学会包容,学会关怀;再次,要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惠泽,要树立“社会参与”的理念,以己所能,回馈社会。

——实践生命之关照。促进初中生对所有生命形式的尊重和爱惜,不伤害生命。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基本的自护技能;要善待生命,关照他人,从细微处入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在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体验生命的丰满和心灵的充实。

——绽放生命之精彩。引导初中生立足当下,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找寻生活中的美丽亮点,建构一个充满喜乐的内心世界;激发初中生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展现生命的活力和灵性;多创造一些体验,多给予一些鼓励,引导初中生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二)班级层面:形成以生本教育为张力的特色文化

新课程呼唤的新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上克服传统的单一性,力求多样性。在环境布置上不仅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还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不仅要发挥榜样宣传作用,还要成为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不仅环境布置精致、美观,还要考虑到它的实用性,通过各式信息的交流,来吸引学生的参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在榜样引导的同时,要让学生既看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和珍惜自己的长处,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上,既要有刚性的规定,又要有柔性的关怀;既要考虑到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又要为那些某方面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这样一个新班级文化的建设,它必须是多元的,开放的,具有人文关怀,能体现师生的互动,又能给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

四、结语

重视生本教育,将这一教育核心本质凸现和得到关注,让教育回归生活,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情感,重视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关切、关注和关心,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都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活动,这无疑是现代班级文化建设进程中一条有效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