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的培养

江苏省灌南县堆沟港镇中学   陆素兵

不管哪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不能忽略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因素。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注意情感的培养呢?

首先要造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达到师生情感和谐。魏书生老师提出过“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课堂上教师以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生动、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努力营造出一个轻松的、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切莫一味冷冰冰地说教,更不能用挖苦、讥讽的言语对待学生,这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设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如在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要多肯定、多表扬,鼓励他们大胆讲话;在师生讨论问题时,要让学生敢讲、多讲,各抒自见,畅所欲言,教师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也不要主观臆断,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争论。在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地把自已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这样,才能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压抑感,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课堂是自己的学习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才会以积极的主体身份去主动接受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应。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大量事实证明:课堂上,教师情绪不好,心情沉重,则学生冷漠,课堂气氛死板;教师情绪良好,热情而亲切,学生则轻松、愉快,课堂上就会出现积极而愉快的气氛。

教材中一篇篇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者都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果。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主要是通过语言。在名篇佳作中,那些具体的、真观的、生动的、形象的语言,是情感的生命,抓住了它们,便抓住了作者情感表露的链条。例如《师说》中的一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不齿”一词,把那些“君子”们鄙夷的神态、不屑的神情勾勒无遗。学生在体会理解这些词语中,也便感受到了作者所表现的情感。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语言特色时,教师必须进入“角色”,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所描绘的情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这就是以情激情。

情感对情感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经验的老师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春》时,教学开始就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想看,会不会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杜甫写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些短诗只从一个或两上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的,朱自清这篇散文,写春的内容很多。我们读一读课文,想想他是怎样写春的。”这样的导语,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意境之中。于漪老师这种由激发情感导入新课的教法,拨动了学生感情的琴弦,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情景中,自然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事实证明,注重情感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